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各类型航空器论文--短距和垂直升降航空器论文

直升机旋翼气动弹性振动载荷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注释表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5页
    1.1 概述第16-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8-33页
        1.2.1 桨叶动力学模型第18-21页
        1.2.2 旋翼动力学模型第21-23页
        1.2.3 旋翼气动模型第23-26页
        1.2.4 旋翼动力学方程求解方法第26-27页
        1.2.5 旋翼结构振动载荷研究第27-3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二章 旋翼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第35-65页
    2.1 桨叶运动描述与弹性变形第36-42页
        2.1.1 坐标系定义与质点运动描述第36-38页
        2.1.2 桨叶变形几何关系第38-41页
        2.1.3 弯曲引起的轴向位移与扭转第41-42页
    2.2 应变张量与桨叶应变能第42-47页
        2.2.1 Green应变张量第42-45页
        2.2.2 桨叶应变能第45-47页
    2.3 桨叶动能第47-50页
        2.3.1 质点的运动第47-49页
        2.3.2 动能表达式第49-50页
    2.4 剖面积分处理第50-52页
    2.5 外载荷做功第52-54页
    2.6 旋翼动力学方程第54-55页
    2.7 旋翼动力学模型验证第55-64页
        2.7.1 静变形验证第55-59页
        2.7.2 动力学验证第59-64页
    2.8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三章 旋翼气动模型与集成第65-92页
    3.1 旋翼气动模型第65-74页
        3.1.1 准定常气动模型第66-67页
        3.1.2 非定常气动模型第67-71页
        3.1.3 计算流体力学气动模型第71-74页
    3.2 入流模型第74-77页
        3.2.1 线性入流第74-75页
        3.2.2 旋翼自由尾迹模型第75-77页
    3.3 非定常气动模型验证第77-80页
        3.3.1 轻度失速状态第77-78页
        3.3.2 深度失速状态第78-80页
    3.4 CFD翼型动态失速仿真第80-89页
        3.4.1 网格划分第80-82页
        3.4.2 边界条件第82-83页
        3.4.3 求解策略第83-84页
        3.4.4 结果与分析第84-89页
    3.5 旋翼气动弹性建模方法第89-90页
    3.6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四章 旋翼动力学方程求解算法研究第92-112页
    4.1 外推加速法第93页
    4.2 Gauss积分法改进第93-95页
    4.3 旋翼动力学方程求解方法第95-107页
        4.3.1 精细时程积分法第95-97页
        4.3.2 精细时程积分法改进第97-100页
        4.3.3 高效隐式方法第100-107页
    4.4 旋翼动力学方程求解第107-108页
    4.5 旋翼动力学方程求解方法验证第108-110页
    4.6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第五章 旋翼振动载荷综合研究第112-138页
    5.1 旋翼振动载荷计算方法第112-116页
        5.1.1 曲率法第113页
        5.1.2 反力法第113-114页
        5.1.3 力积分法第114-116页
    5.2 旋翼振动载荷计算方法改进第116-124页
        5.2.1 载荷计算方法之间的关联第117-119页
        5.2.2 载荷计算混合方法第119-120页
        5.2.3 载荷计算方法比较第120-124页
    5.3 旋翼振动载荷计算流程第124-126页
    5.4 铰接式旋翼结构振动载荷研究第126-133页
        5.4.1 铰接式旋翼桨叶固有特性第126-128页
        5.4.2 入流模型对挥舞弯矩的影响第128-130页
        5.4.3 气动模型对振动载荷的影响第130-133页
    5.5 无铰式旋翼结构振动载荷研究第133-137页
        5.5.1 无铰式旋翼桨叶固有特性第133-134页
        5.5.2 桨叶动力学模型对振动载荷的影响第134-137页
    5.6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38-141页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第138-139页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39-140页
    6.3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功能链的机电产品设计方案矩阵式求解方法研究
下一篇:置氢钛合金与纯锆高温软化行为及其对锻造变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