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53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14-22页 |
(一) 逻辑起点——人的政治属性与人的思想品德结构 | 第14-16页 |
(二) 问题切入——政治人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 第16-20页 |
(三) 现实命题——政治人研究与当代中国政治 | 第20-22页 |
二、政治人与中国政治人 | 第22-27页 |
(一) 何为政治人 | 第22-24页 |
(二) 当代中国政治人的广义与狭义 | 第24-27页 |
(三) 党政干部是当代中国政治人主体 | 第27页 |
三、人格与政治人的人格 | 第27-39页 |
(一) 何为人格 | 第27-33页 |
(二) 人格的结构 | 第33-34页 |
(三) 政治人的人格 | 第34-36页 |
(四) 政治人的人格分类 | 第36-39页 |
四、社会转型与人格转型 | 第39-43页 |
(一) 社会转型的内涵 | 第39页 |
(二) 社会转型是当前中国社会的突出特征 | 第39-41页 |
(三)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内容 | 第41-42页 |
(四) 社会的转型必然带来人格的转型 | 第42-43页 |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43-47页 |
(一) 国内外学者关于人格的研究 | 第43-45页 |
(二) 国外学者关于政治人的人格塑造研究——政治社会化 | 第45-46页 |
(三) 国内学者关于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 | 第46-47页 |
六、本文的人格研究向度与思维路径 | 第47-50页 |
七、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八、创新与难点 | 第51-53页 |
(一) 创新点 | 第51-52页 |
(二) 难点 | 第52-53页 |
第二章 传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特征解析 | 第53-81页 |
第一节 传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解析 | 第53-65页 |
一、传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结构 | 第53-57页 |
二、传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特征 | 第57-61页 |
三、传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缺陷 | 第61-62页 |
四、传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在传统社会中的艰难流变 | 第62-65页 |
第二节 传统中国政治人的伦理人格解析 | 第65-72页 |
一、人性与善恶——对伦理人格价值的思考 | 第65-67页 |
二、传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的特征 | 第67-70页 |
三、传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的缺陷 | 第70-71页 |
四、传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的作用与反思 | 第71-72页 |
第三节 传统中国政治人的特质人格解析 | 第72-77页 |
一、传统中国政治人的官场性特质人格特征 | 第72-74页 |
二、传统中国政治人的官场性特质人格的外显性缺陷 | 第74-76页 |
三、传统中国政治人官场性特质人格缺陷的政治后果 | 第76-77页 |
第四节 传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文化双重化倾向解析 | 第77-81页 |
一、传统体系文化作用下对立统一的人格文化双重化倾向 | 第77-78页 |
二、传统政策文化作用下对立统一的人格文化双重化倾向 | 第78-79页 |
三、传统过程文化作用下对立统一的人格文化双重化倾向 | 第79-81页 |
第三章 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嬗变研究(上) | 第81-98页 |
第一节 后传统时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流变述评 | 第81-82页 |
一、第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前的政治人人格流变 | 第81页 |
二、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的政治人人格特点 | 第81-82页 |
第二节 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人格嬗变的三个向度 | 第82-84页 |
一、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人格转型处于嬗变过程 | 第82页 |
二、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人格嬗变的三个向度 | 第82-84页 |
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嬗变 | 第84-98页 |
一、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全方位转型 | 第84-86页 |
二、转型期中国政治人政治人格的过渡性嬗变特征 | 第86-91页 |
三、转型期中国政治人过渡性政治人格凸显的问题 | 第91-98页 |
第四章 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嬗变研究(下) | 第98-120页 |
第一节 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伦理人格嬗变 | 第98-108页 |
一、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伦理人格审视 | 第98-99页 |
二、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的正向倾向 | 第99-102页 |
三、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的变形性嬗变特征 | 第102-105页 |
四、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的变形成因 | 第105-106页 |
五、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在变形中凸显的问题 | 第106-108页 |
第二节 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特质人格嬗变 | 第108-116页 |
一、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官场性特质人格倾向 | 第108-109页 |
二、转型期中国政治人官场性特质人格的嬗变特征 | 第109-112页 |
三、转型期中国政治人官场性特质人格在嬗变中凸显的问题 | 第112-116页 |
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嬗变冲突 | 第116-120页 |
一、伦理价值与经济标准的冲突 | 第117页 |
二、官本位与钱本位的冲突 | 第117页 |
三、敬人与敬事的冲突 | 第117-118页 |
四、自省自约与法治规范的冲突 | 第118页 |
五、因袭保守与创新进取的冲突 | 第118页 |
六、小圈子意识与开放意识的冲突 | 第118-119页 |
七、心理依附与主体独立的冲突 | 第119页 |
八、知与行的冲突 | 第119-120页 |
第五章 转型期嬗变中的中国政治人的现代人格调适 | 第120-141页 |
第一节 转型期呼唤中国政治人的现代人格 | 第120-125页 |
一、人格转型的理想样态是人格现代化 | 第120页 |
二、确立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现代人格理想样态的原则取向 | 第120-121页 |
三、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现代人格理想样态特点 | 第121-125页 |
第二节 转型期嬗变中的中国政治人现代人格的多维调适 | 第125-141页 |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 | 第125-131页 |
二、优化制度权威基础 | 第131-132页 |
三、优化社会环境 | 第132-133页 |
四、优化形成赛马不相马、风清气正的用人机制 | 第133-137页 |
五、优化完善自我调适的内在修养成长机制 | 第137-141页 |
附录 | 第141-215页 |
结束语 | 第215-218页 |
参考文献 | 第218-2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