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郑漯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概况 | 第10-12页 |
1.2 交通组织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交通组织遵循的原则 | 第13页 |
1.3.1 安全原则 | 第13页 |
1.3.2 畅通原则 | 第13页 |
1.3.3 保证质量原则 | 第13页 |
1.3.4 确保施工进度原则 | 第13页 |
1.3.5 效益最佳原则 | 第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5 研究依据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区域交通运输现状 | 第15-21页 |
2.1 省内交通运输现状 | 第15-16页 |
2.2 区域道路网状况 | 第16-19页 |
2.2.1 平行道路 | 第19页 |
2.2.2 连接平行道路的横向道路 | 第19页 |
2.3 本项目施工期间交通量预测 | 第19-21页 |
第三章 雨、雪、雾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的保通措施 | 第21-26页 |
3.1 雨、雪、雾等特殊天气易引发交通事故 | 第21-22页 |
3.1.1 雾天驾驶 | 第21页 |
3.1.2 雨天行车 | 第21-22页 |
3.1.3 雪天和路面结冰时的行车 | 第22页 |
3.2 恶劣天气保通工作的具体实施 | 第22-25页 |
3.2.1 雾天的保通工作 | 第22-24页 |
3.2.2 冰雪天的保通工作 | 第24-25页 |
3.3 对运送不可解体大件的车辆采取的措施 | 第25页 |
3.4 遇到警备任务和重大活动时采取的措施 | 第25-26页 |
第四章 保通实施方案 | 第26-36页 |
4.1 主线路基路面交通组织方案 | 第26-36页 |
第五章 临时交通标志及施工区标志布置 | 第36-63页 |
5.1 临时交通标志设置 | 第36-38页 |
5.1.1 标志设置 | 第36-37页 |
5.1.2 标志版面设计 | 第37页 |
5.1.3 标志结构设计 | 第37页 |
5.1.4 临时标志摆放 | 第37-38页 |
5.1.5 标志的利用 | 第38页 |
5.2 施工区临时设施(标志、标线、隔离墩)布置 | 第38-52页 |
5.2.1 主线临时标志设置 | 第38-43页 |
5.2.2 高速公路主线路口施工时标志布置 | 第43-48页 |
5.2.3 分离式立交与通道施工时被交道路临时标志布置 | 第48-49页 |
5.2.4 高速公路出口预告路面文字标志布置 | 第49-52页 |
5.2.5 保通临时隔离墩构造 | 第52页 |
5.3 临时交通标志和防撞隔离墩的数量统计 | 第52-63页 |
5.3.1 主线临时交通标志分类数量及防撞隔离墩数量统计 | 第52-55页 |
5.3.2 桥梁临时交通标志分类数量及防撞隔离墩数量统计 | 第55-59页 |
5.3.3 分离式立交临时交通标志分类数量统计 | 第59页 |
5.3.4 通道临时交通标志分类数量统计 | 第59-60页 |
5.3.5 互通式立交临时交通标志分类数量统计 | 第60页 |
5.3.6 新建互通式立交临时交通标志分类数量统计 | 第60-61页 |
5.3.7 高速公路出口预告路面文字标志数量统计 | 第61页 |
5.3.8 保通过程中注意事项 | 第61-63页 |
第六章 设计成果应用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