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一、基本案情简介及争议焦点归纳 | 第13-15页 |
| (一)案情简介 | 第13-14页 |
| (二)争议焦点 | 第14-15页 |
| 二、关于认定股东资格标准体系的建构性分析 | 第15-18页 |
| (一)对本案转让双方股东资格认定所存争议的分析 | 第15-16页 |
| (二)关于建构我国股东资格认定的标准体系 | 第16-18页 |
| 三、未完成分期出资股权可自由转让性的分析 | 第18-23页 |
| (一)本案所涉股权在可转让自由度范围存在的争议问题 | 第18-19页 |
| (二)股权的内涵、性质以及可转让性的一般分析 | 第19-21页 |
| (三)关于本案股权可自由转让性的个别性分析 | 第21-23页 |
| 四、未完成分期出资股权转让过程中争议问题的分析 | 第23-30页 |
| (一)未完成分期出资股权转让协议效力认定的分析 | 第23-27页 |
| (二)未完成分期出资股权转让,后续出资义务主体之界定 | 第27-29页 |
| (三)未进行股权变更登记,受让人不能以公司名义作为 | 第29-30页 |
| 五、分析未完成分期出资股权转让过程中的一点启示 | 第30-33页 |
| (一)在股权转让中确定股东资格归属时,应建立股权取得层级效力制度 | 第30-31页 |
| (二)立法活动层面上,具体规定分期出资股权转让的法律规则 | 第31-33页 |
| 结论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