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0 前言 | 第10-25页 |
0.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0.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20页 |
0.2.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6页 |
0.2.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6-19页 |
0.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 第19-20页 |
0.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0.3.1 研究的目的 | 第20-21页 |
0.3.2 研究的意义 | 第21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0.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2-23页 |
0.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3-25页 |
1 电子银行发展水平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5-32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28页 |
1.1.1 商业银行 | 第25页 |
1.1.2 电子银行 | 第25-26页 |
1.1.3 电子银行的特点及优势 | 第26-27页 |
1.1.4 电子银行发展水平的界定 | 第27-28页 |
1.2 电子银行的渠道理论 | 第28-32页 |
2 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状况分析 | 第32-40页 |
2.1 我国电子银行近年来飞速发展 | 第32-35页 |
2.2 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动力 | 第35-36页 |
2.3 我国电子银行发展水平在银行间差距显著 | 第36-38页 |
2.4 我国电子银行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 | 第38-40页 |
3 电子银行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6页 |
3.1 环境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3.2 资源因素分析 | 第41-44页 |
3.3 能力因素分析 | 第44-46页 |
4 电子银行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 第46-63页 |
4.1 电子银行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46-55页 |
4.1.1 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 | 第46-47页 |
4.1.2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47-50页 |
4.1.3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 第50-53页 |
4.1.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3-55页 |
4.1.5 评价公式 | 第55页 |
4.2 电子银行发展水平评价—以两类商业银行为例 | 第55-63页 |
4.2.1 A、B两商业银行的基本情况 | 第55-56页 |
4.2.2 证实分析 | 第56-60页 |
4.2.3 结论分析 | 第60-63页 |
5 结论和建议 | 第63-66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建议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7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