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0. 前言 | 第9-10页 |
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0-19页 |
1.1 热液脉型金矿概述 | 第10-12页 |
1.2 脉型金矿的岩浆热液成因问题 | 第12-15页 |
1.3 胶东脉型金矿的三级分类 | 第15-19页 |
2. 大庄子网脉型(银)金矿模型研究 | 第19-30页 |
2.1 大庄子网脉型(银)金矿地质模型 | 第19-24页 |
2.1.1 模型(Model)与模式(Pattern)考辨 | 第19-20页 |
2.1.2 研究矿床的模型思维与方法 | 第20页 |
2.1.3 矿床地质模型的建模参数与程序 | 第20-23页 |
2.1.4 大庄子网脉型(银)金矿矿床地质模型 | 第23-24页 |
2.2 大庄子网脉型(银)金矿成因模型 | 第24-30页 |
2.2.1 矿床成因模型概述 | 第24-25页 |
2.2.2 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 | 第25-27页 |
2.2.3 大庄子网脉型(银)金矿矿床成因 | 第27-30页 |
3. 大庄子网脉型(银)金矿成矿深度相论证 | 第30-39页 |
3.1 成矿深度研究概述 | 第30-31页 |
3.2 成矿深度相标志 | 第31-35页 |
3.3 成矿的压力及其压力深度值 | 第35-39页 |
3.3.1 脉型金矿成矿深度的研究方法“地质一矿床准则鉴别成矿深度法” | 第36-37页 |
3.3.2 大庄子网脉型(银)金矿床成矿深度的“地质一矿床法”鉴别 | 第37-39页 |
4. 结论 | 第39-44页 |
4.1 矿体侧伏规律 | 第39-41页 |
4.2 控矿构造的空间展布规律 | 第41-43页 |
4.3 大庄子网脉型(银)金矿体深部探矿极限值与侧伏方向深部探矿 | 第43-44页 |
5. 问题与思考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