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与各国贸易关系论文

中国对日本制成品贸易的变动及其原因剖析--基于潜在产业关联的角度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 绪论第10-18页
    (一)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0-12页
        1 研究对象第10页
        2 研究背景第10-11页
        3 选题意义第11-12页
    (二)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2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3 国内学者对中日贸易的研究第15-16页
    (三) 基本框架和研究思路第16-17页
        1 基本框架第16页
        2 研究思路第16-17页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7-18页
        1 研究方法第17页
        2 创新点第17-18页
二、 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第18-25页
    (一) 基础理论概述第18-20页
        1 国际分工理论第18-19页
        2 国际贸易理论第19页
        3 产业关联理论第19页
        4 潜在产业关联理论第19-20页
    (二) 研究方法的简介---投入产出法第20-25页
        1 投入产出法的演变第20-21页
        2 投入产出表的组成第21-22页
        3 利用投入产出法得到的指标测量体系第22-23页
        4 研究分析中的逻辑关系说明第23-25页
三、 中国对日本贸易的基本情况概述第25-37页
    (一) 中国对日本贸易总量分析第25-29页
        1 分析因素第25页
        2 数据综合分析第25-28页
        3 小结第28-29页
    (二) 中国对日本贸易的结构分析第29-34页
        1 分析因素第29页
        2 数据综合分析第29-33页
        3 小结第33-34页
    (三) 中国对日本贸易的地位和特点第34-37页
        1 地位第34-35页
        2 特点第35-37页
四、 从潜在产业关联的角度进行中国对日本制成品贸易的实证分析第37-54页
    (一) 潜在产业关联分析的先决假设条件第37-38页
    (二) 从潜在产业关联的角度对中国对日本制成品贸易变动的实证分析第38-41页
        1 分析产业选择第38-39页
        2 实证分析情况与相关结论第39-41页
    (三) 变动结果的原因分析第41-54页
        1 1987-1992 出现的效应减弱而贸易量增长的现象分析第41-44页
        2 1996-1998 年出现的效应水平不变而贸易量缩水的现象分析第44-47页
        3 两次效应变动与贸易变动保持一致现象出现的共同点分析第47-49页
        4 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历对 08 以后的中日潜在产业关联指数进行测算第49-54页
五、 中对日贸易在未来应克服的困难和消除的障碍第54-58页
    (一) 中对日应该致力于维护区域经济的安全与稳定第54-55页
    (二) 提升中国对日本制成品的质量和附加值率第55页
    (三) 保持中对日经济的稳定性第55-58页
结论第58-60页
    (一) 对本文的工作总结第58页
    (二)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8页
    (三) 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后记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县域金融发展状况评价
下一篇:我国现代电子商务的研究--基于马克思商业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