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 | 第9-10页 |
1.2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 | 第10-12页 |
1.3 桥梁施工监控 | 第12-15页 |
1.3.1 大跨径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3.2 桥梁施工监控技术的发展 | 第12-14页 |
1.3.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监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不同固结形式下零号块空间分析 | 第15-16页 |
1.4.1 零号块临时固结的形式及其优缺点 | 第15-16页 |
1.4.2 零号块空间应力分析 | 第16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玉环漩门湾三桥施工监控仿真分析 | 第18-42页 |
2.1 桥梁结构杆系有限元分析原理 | 第18-20页 |
2.2 工程背景 | 第20-24页 |
2.2.1 玉环漩门湾三桥简介 | 第20-23页 |
2.2.2 主要材料的性能及参数 | 第23页 |
2.2.3 支座的形式 | 第23-24页 |
2.3 漩门湾三桥模型的建立 | 第24-27页 |
2.3.1 主要建模参数及施工阶段的模拟 | 第24-26页 |
2.3.2 漩门湾三桥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2.4 全桥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 第27-28页 |
2.5 施工阶段验算 | 第28-39页 |
2.5.1 施工阶段顺桥向正应力验算 | 第28-34页 |
2.5.2 施工阶段变形验算 | 第34-39页 |
2.6 成桥阶段的分析与计算 | 第39-40页 |
2.6.1 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主梁挠度和应力分析 | 第39-40页 |
2.7 预拱度计算 | 第40-4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漩门湾三桥施工监控过程 | 第42-58页 |
3.1 施工监控方案 | 第42-45页 |
3.1.1 桥梁施工监控流程 | 第42页 |
3.1.2 桥梁施工监控内容 | 第42-44页 |
3.1.3 控制精度要求 | 第44-45页 |
3.2 主梁标高监控分析 | 第45-52页 |
3.2.1 24号墩南北侧已施工块标高分析 | 第45-48页 |
3.2.2 25号墩南北侧已施工块标高分析 | 第48-51页 |
3.2.3 25号墩北侧5号块3号测点施工阶段标高分析 | 第51-52页 |
3.3 主梁顺桥向正应力监控分析 | 第52-57页 |
3.3.1 24号墩南侧1 | 第52-55页 |
3.3.2 25号墩南侧1 | 第55-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零号块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8-71页 |
4.1 箱梁空间建模的方法 | 第58-59页 |
4.2 两种零号块临时固结方案 | 第59-63页 |
4.2.1 墩顶内临时固结 | 第59页 |
4.2.2 墩顶外临时固结 | 第59-63页 |
4.3 0号块Midas FEA模型的建立 | 第63-70页 |
4.3.1 Midas FEA软件简介 | 第64-65页 |
4.3.2 零号块实体建模思路 | 第65-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零号块空间应力分析 | 第71-86页 |
5.1 零号块空间分析的必要性 | 第71页 |
5.2 箱梁空间分析的方法 | 第71-72页 |
5.3 不同临时固结下零号块空间应力分析 | 第72-81页 |
5.3.1 零号块应力图 | 第72-77页 |
5.3.2 零号块顶板纵向应力图 | 第77-78页 |
5.3.3 零号块底板纵向应力图 | 第78-79页 |
5.3.4 零号块腹板主拉应力图 | 第79页 |
5.3.5 零号块横隔板主拉应力图 | 第79-81页 |
5.4 永久支座对零号块空间应力的影响 | 第81-84页 |
5.5 两种临时固结方式对比 | 第8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6.2 展望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