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7页 |
CONTENTS | 第7-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1 第三方物流的产生 | 第12页 |
1.1.2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 | 第12-13页 |
1.1.3 本文作者所在地联赢物流的发展 | 第13页 |
1.1.4 本文作者所在地的物流信息化现状 | 第13-14页 |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页 |
1.3 本文重点技术分析与应用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章节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 第16-21页 |
2.1 网络技术 | 第16-17页 |
2.2 数据库技术 | 第17页 |
2.3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 | 第17-21页 |
2.3.1 条形码技术 | 第18页 |
2.3.2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 第18-19页 |
2.3.3 地理信息系统 | 第19页 |
2.3.4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 第19-21页 |
第3章 系统的开发平台架构及相关技术 | 第21-40页 |
3.1 系统的架构选择 | 第21-26页 |
3.1.1 系统的开发平台选择 | 第21页 |
3.1.2 (B/S)三层架构 | 第21-23页 |
3.1.3 网络体系架构 | 第23-24页 |
3.1.4 安全体系架构 | 第24-26页 |
3.2 系统的设计环境 | 第26-30页 |
3.2.1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 | 第26页 |
3.2.2 数据库服务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 第26-27页 |
3.2.3 应用平台——.NET框架 | 第27-30页 |
3.2.4 开发工具——VB.NET | 第30页 |
3.3 系统相关软件技术 | 第30-40页 |
3.3.1 新的数据存储模型——ADO.NET | 第30-34页 |
3.3.2 Ajax在数据刷屏中的应用 | 第34-40页 |
第4章 第三方物流托运系统分析及设计 | 第40-46页 |
4.1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流程 | 第40页 |
4.2 第三方物流托运系统调查分析 | 第40-43页 |
4.2.1 初步调查 | 第41页 |
4.2.2 详细调查 | 第41-42页 |
4.2.3 调查后的收获及问题 | 第42-43页 |
4.2.4 系统实现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43页 |
4.3 第三方物流托运系统的设计 | 第43-46页 |
4.3.1 系统的功能要求 | 第43页 |
4.3.2 系统的功能特点 | 第43-44页 |
4.3.3 系统的功能介绍 | 第44页 |
4.3.4 系统的业务流程图设计 | 第44-45页 |
4.3.5 系统的模块结构图设计 | 第45-46页 |
第5章 第三方托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6-61页 |
5.1 系统总体功能图 | 第46-47页 |
5.2 系统各子模块的功能与实现 | 第47-57页 |
5.2.1 系统维护模块 | 第47-48页 |
5.2.2 业务受理模块 | 第48-54页 |
5.2.3 数据查询模块 | 第54-55页 |
5.2.4 统计报表模块 | 第55-56页 |
5.2.5 基础资料模块 | 第56-57页 |
5.3 系统的编程思想及数据组织 | 第57-61页 |
5.3.1 编程思想 | 第57页 |
5.3.2 数据组织 | 第57-61页 |
第6章 第三方物流托运系统的功能改进及新技术的运用 | 第61-71页 |
6.1 系统的改进意义 | 第61页 |
6.2 新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61-64页 |
6.2.1 业务流程的设计 | 第61-62页 |
6.2.2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62-63页 |
6.2.3 各模块重要功能实现 | 第63-64页 |
6.3 系统的开发平台及软件选择 | 第64-65页 |
6.3.1 开发平台 | 第64-65页 |
6.3.2 ASP.NET | 第65页 |
6.4 Ajax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实现 | 第65-68页 |
6.4.1 问题的提出 | 第65-66页 |
6.4.2 Ajax的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 第66-68页 |
6.5 第三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分析 | 第68-71页 |
6.5.1 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 第68-69页 |
6.5.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作用 | 第69页 |
6.5.3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 | 第69-70页 |
6.5.4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立设想 | 第70-71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7.1 总结 | 第71页 |
7.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