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碳基量子点材料概述 | 第10-11页 |
1.1.1 量子点简介 | 第10页 |
1.1.2 碳基量子点简介 | 第10-11页 |
1.2 碳基量子点的合成方法 | 第11-17页 |
1.2.1 Top-down合成方法 | 第11-15页 |
1.2.1.1 化学消融法 | 第11-13页 |
1.2.1.2 电化学合成法 | 第13-14页 |
1.2.1.3 氧等离子体处理法 | 第14-15页 |
1.2.2 Bottom-up合成方法 | 第15-17页 |
1.3 碳基量子点材料的应用 | 第17-24页 |
1.3.1 化学传感 | 第17-19页 |
1.3.2 生物传感 | 第19-20页 |
1.3.3 生物成像 | 第20-22页 |
1.3.4 光催化 | 第22页 |
1.3.5 电催化 | 第22-24页 |
1.4 碳基量子点的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4.1 与半导体形成复合材料 | 第24-26页 |
1.4.2 与金属形成复合材料 | 第26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和纳米银复合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研究分析及应用 | 第27-38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29-31页 |
2.2.3.1 GQDs的合成 | 第29页 |
2.2.3.2 AgNPs的合成 | 第29-30页 |
2.2.3.3 AgNPs/GQDs的合成 | 第30页 |
2.2.3.4 SERS基底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3.4 SERS信号的测定 | 第31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31-37页 |
2.3.1 GQDs与AgNO_3质量比的优化 | 第31-33页 |
2.3.2 不同SERS基底的对比 | 第33-34页 |
2.3.3 浸泡AgNPs/GQDs时间的优化 | 第34-35页 |
2.3.4 浸泡4-ATP的时间的优化 | 第35页 |
2.3.5 线性范围及检测限的测定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金纳米颗粒负载水溶性石墨烯量子点的低电位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应用 | 第38-50页 |
3.1 引言 | 第38-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41-42页 |
3.2.3.1 GQDs的制备 | 第41页 |
3.2.3.2 HM-GQDs的制备 | 第41页 |
3.2.3.3 HM-GQDs-AuNPs的制备 | 第41页 |
3.2.3.4 基于HM-GQDs-AuNPs体系的免疫传感器的建立 | 第41-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3.3.1 HM-GQDs-AuNPs的表征 | 第42-44页 |
3.3.1.1 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 | 第42-43页 |
3.3.1.2 红外光谱表征 | 第43-44页 |
3.3.1.3 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 第44页 |
3.3.2 HM-GQDs-AuNPs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 第44-47页 |
3.3.2.1 pH值对其电致化学发光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2.2 H_2O_2值对其电致化学发光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3 HM-GQDs-AuNPs体系的ECL免疫传感器 | 第47-49页 |
3.3.3.1 ECL免疫传感器建立过程 | 第47-48页 |
3.3.3.2 ECL免疫传感器对CEA分子响应范围及检测限的测定 | 第48页 |
3.3.3.3 ECL免疫传感器对CEA的特异性检测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基于肼还原的石墨烯量子点与金纳米花复合物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应用 | 第50-61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4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1-5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4.2.3 实验步骤 | 第52-54页 |
4.2.3.1 AuNPs的合成 | 第52页 |
4.2.3.2 HM-GQDs-AuNFs的合成 | 第52-53页 |
4.2.3.3 基于HM-GQDs-AuNFs体系的免疫传感器的建立 | 第53-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0页 |
4.3.1 HM-GQDs-AuNFs的表征 | 第54-55页 |
4.3.1.1 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 第54页 |
4.3.1.2 红外光谱表征 | 第54-55页 |
4.3.2 HM-GQDs-AuNFs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 第55-57页 |
4.3.2.1 pH值对其电致化学发光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2.2 H_2O_2浓度对其电致化学发光的影响 | 第57页 |
4.3.3 HM-GQDs-AuNFs体系的ECL免疫传感器 | 第57-60页 |
4.3.3.1 ECL免疫传感器建立过程 | 第57-58页 |
4.3.3.2 ECL免疫传感器对TB分子响应范围及检测限的测定 | 第58-59页 |
4.3.3.3 ECL免疫传感器对TB的特异性检测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 | 第77页 |
在读期间己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