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社会组织自主性的合法性基础及其有效性影响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1 绪论第21-28页
    1.1 研究背景第21-22页
    1.2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第22-25页
        1.2.1 基本研究问题第22-23页
        1.2.2 概念界定第23-25页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25-27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27-28页
2 文献综述第28-65页
    2.1 社会组织功能界分与自主性的理论意涵第29-33页
    2.2 组织自主性研究的理论视角第33-45页
        2.2.1 公民社会和法团主义与分类控制:竞争理论第34-36页
        2.2.2 治理理论:协同思维第36-39页
        2.2.3 新制度主义:合法与扶持第39-40页
        2.2.4 资源依赖与制度逻辑:制度性资源的意义第40-44页
        2.2.5 小结第44-45页
    2.3 组织自主性成因研究演进第45-51页
        2.3.1 中国社会组织自主现状第45-46页
        2.3.2 为何需要组织自主性第46-49页
        2.3.3 如何获得组织自主性第49-51页
        2.3.4 小结第51页
    2.4 组织自主性与有效性、创新间关系第51-60页
        2.4.1 社会组织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梳理第52-55页
        2.4.2 社会组织创新的相关研究梳理第55-59页
        2.4.3 环境因素的影响第59-60页
        2.4.4 小结第60页
    2.5 对主流研究的整体评述第60-65页
        2.5.1 理论视角检讨第60-62页
        2.5.2 对重要制度因素的忽视第62-63页
        2.5.3 方法论检讨第63-65页
3 理论视角、案例剖析与基本命题第65-88页
    3.1 从合法性到制度支持:理论框架第65-74页
        3.1.1 新制度理论的发展脉络第65-69页
        3.1.2 合法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梳理第69-72页
        3.1.3 制度性资源与组织发展:制度支持维度的提出第72-74页
    3.2 案例研究说明第74-78页
        3.2.1 案例研究方法说明第74-75页
        3.2.2 案例研究过程第75-78页
    3.3 案例分析与命题形成第78-88页
        3.3.1 合法性与制度支持第78-80页
        3.3.2 组织自主性第80-82页
        3.3.3 组织有效性和组织创新第82-83页
        3.3.4 初步命题提炼第83-88页
4 制度因素与组织有效性、创新之间关系机理与研究假设第88-104页
    4.1 组织合法性对组织有效性和创新的影响第89-91页
    4.2 制度支持对组织有效性和创新的影响第91-93页
    4.3 合法性/制度支持对自主性的影响第93-96页
        4.3.1 合法性与组织自主性第93-95页
        4.3.2 制度支持与组织自主性第95-96页
    4.4 自主性对组织有效性/创新的影响第96-98页
        4.4.1 组织自主性与组织有效性第96-97页
        4.4.2 组织自主性与组织创新第97-98页
    4.5 组织自主性的中介作用第98-100页
    4.6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第100-102页
    4.7 小结第102-104页
5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第104-116页
    5.1 问卷设计第104-106页
        5.1.1 问卷的基本内容第104-105页
        5.1.2 问卷设计过程第105-106页
    5.2 变量设计和指标测度第106-110页
        5.2.1 被解释变量第106-107页
        5.2.2 解释变量第107-108页
        5.2.3 中介变量第108页
        5.2.4 调节变量第108-109页
        5.2.5 控制变量第109-110页
    5.3 数据收集第110-112页
        5.3.1 样本选择第110-111页
        5.3.2 问卷发放与回收第111-112页
    5.4 数据分析方法第112-115页
        5.4.1 描述性统计第112-113页
        5.4.2 信度与效度检验第113页
        5.4.3 相关分析第113页
        5.4.4 层级回归分析第113-114页
        5.4.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第114-115页
    5.5 小结第115-116页
6 实证研究与假设检验第116-145页
    6.1 样本分析描述第116-119页
    6.2 样本效度及信度检验第119-125页
        6.2.1 样本效度检验第119-123页
        6.2.2 样本信度检验第123-125页
    6.3 描述性统计与前置假设检验第125-129页
        6.3.1 主要变量均值、方差及相关系数第125页
        6.3.2 制度因素直接作用检验第125-129页
    6.4 中介效应的检验第129-140页
        6.4.1 初始SEM模型的建立第130-133页
        6.4.2 SEM模型的初步评估与评价第133-135页
        6.4.3 模型的初次修正与检验第135-137页
        6.4.4 结构方程模型的再次修正与确立第137-140页
    6.5 调节效应的检验第140-143页
    6.6 本章小结第143-145页
7 结论、贡献与展望第145-159页
    7.1 基本结论第145-149页
    7.2 研究贡献与实践意义第149-155页
        7.2.1 理论贡献第149-151页
        7.2.2 实践意义第151-155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155-159页
        7.3.1 潜在不足第155-157页
        7.3.2 研究展望第157-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78页
附录第178-183页
    附录1 访谈提纲第178-180页
    附录2 调研问卷(关键信息)第180-183页
作者简历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响应偶氮苯表面活性剂修饰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
下一篇: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和MicroRNA及其靶基因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