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动力、农村能源论文--生物能(生物质能)的应用论文--沼气论文

云南沼气发酵生态系统的原核生物群落时空动态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概述第11-28页
    1 户用沼气第11-17页
        1.1 户用沼气的现状第11-12页
        1.2 沼气发酵的机理第12-13页
        1.3 沼气发酵微生物第13-17页
        1.4 沼气发酵微生物的相互影响第17页
    2 沼气发酵原核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7-24页
        2.1 标记基因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第19-20页
        2.2 宏组学研究微生物的功能和活性第20-24页
    3 农村户用沼气发酵原核生物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4-26页
    4 本研究的立足点及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云南不同气候区域沼气发酵系统原核生物群落空间动态第28-6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32页
        1.1 样品采集第28-30页
        1.2 理化性质的测定第30页
        1.3 环境样品DNA的提取第30页
        1.4 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扩增和纯化第30-31页
        1.5 文库的构建与测序第31页
        1.6 数据分析第31-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55页
        2.1 沼气池理化性质分析第32-34页
        2.2 测序结果分析第34-35页
        2.3 多样性分析第35-39页
        2.4 分类学分析第39-49页
        2.5 不同气候区域沼气发酵原核生物多样性差异第49-53页
        2.6 非生物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53-55页
    3 讨论第55-66页
        3.1 云南不同气候区域沼气系统中原核生物多样性第55-60页
        3.2 云南与不同地区的沼气发酵原核生物多样性比较第60-62页
        3.3 不同方法研究云南沼气发酵原核生物群落动态比较第62页
        3.4 细菌群落与非生物因子相关性第62-64页
        3.5 古菌群落与非生物因子相关性第64-66页
第三章 DGGE研究模拟(热带)沼气发酵过程中的原核生物时间动态变化第66-7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6-70页
        1.1 模拟发酵系统参数第66-67页
        1.2 样品采集与保存第67页
        1.3 原核生物基因组DNA提取第67页
        1.4 细菌高变区片段的扩增第67-68页
        1.5 古菌高变区片段的扩增第68-69页
        1.6 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第69-7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0-76页
        2.1 原核生物基因组DNA提取第70-71页
        2.2 DGGE图像结果分析第71-74页
        2.3 细菌DGGE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第74-75页
        2.4 古菌DGGE指纹图谱聚类第75-76页
    3 讨论第76-79页
        3.1 DGGE图谱初步揭示沼气发酵原核生物的动态变化第76-77页
        3.2 模拟沼气发酵过程的原核生物演替规律第77-79页
第四章 模拟沼气发酵系统模型中原核生物的时间动态变化第79-10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9-80页
        1.1 模拟实验的数据第79页
        1.2 沼气产量的测定第79页
        1.3 沼气中甲烷含量的测定第79-80页
        1.4 发酵液pH值的测定第80页
        1.5 发酵混合物理化性质的测定第80页
        1.6 原核生物基因组DNA提取和扩增第80页
        1.7 高通量测序和数据分析第8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0-100页
        2.1 模拟沼气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第80-84页
        2.2 Illumina测序结果第84-87页
        2.3 OTU分析第87-88页
        2.4 分类学分析第88-97页
        2.5 模拟沼气发酵过程原核生物群落演替第97-99页
        2.6 沼气发酵原核生物于非生物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99-100页
    3 讨论第100-106页
        3.1 模拟沼气发酵原核生物多样性第100-102页
        3.2 沼气发酵不同阶段的原核生物变化第102-104页
        3.3 模拟沼气发酵系统与原生沼气发酵系统的原核生物多样性比较第104-105页
        3.4 模拟沼气发酵原核生物与非生物因子相关性第105-10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06-110页
    1 总结第106-108页
    2 展望与设想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7页
攻读博±学位期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田土壤水分动态与灌溉需水量随机模拟
下一篇:不定岛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生物质修饰及其吸湿透湿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