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贡献 | 第9-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玻璃辐照效应 | 第14-18页 |
1.1.1 微观效应 | 第15-17页 |
1.1.2 宏观效应 | 第17-18页 |
1.2 玻璃耐辐照改性 | 第18-24页 |
1.2.1 玻璃主成分的优化 | 第18-20页 |
1.2.2 重金属氧化物玻璃 | 第20-21页 |
1.2.3 非金属掺杂 | 第21-22页 |
1.2.4 过渡金属氧化物掺杂 | 第22页 |
1.2.5 玻璃微晶化 | 第22-24页 |
1.3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 第24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24-25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 第26-32页 |
2.1 玻璃的熔制与成型 | 第26页 |
2.2 透明玻璃陶瓷的制备 | 第26页 |
2.3 材料的结构分析 | 第26-27页 |
2.3.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6页 |
2.3.2 拉曼光谱分析 | 第26-27页 |
2.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7页 |
2.3.4 扫描电镜观察(SEM) | 第27页 |
2.4 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 | 第27-29页 |
2.4.1 热分析(DSC) | 第27页 |
2.4.2 密度和摩尔体积 | 第27页 |
2.4.3 力学性能 | 第27-29页 |
2.4.4 光学性能 | 第29页 |
2.5 材料辐照实验 | 第29-30页 |
2.6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 | 第30-32页 |
第3章 掺CeO_2/TiO_2硅酸盐玻璃的结构与性能 | 第32-44页 |
3.1 前言 | 第32页 |
3.2 掺CeO_2/TiO_2玻璃的熔制 | 第32-33页 |
3.3 掺CeO_2/TiO_2对玻璃结构的影响 | 第33-37页 |
3.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3页 |
3.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3-35页 |
3.3.3 拉曼光谱分析 | 第35-37页 |
3.4 掺CeO_2/TiO_2对玻璃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37-40页 |
3.4.1 光学性质 | 第37-39页 |
3.4.2 力学性能 | 第39-40页 |
3.5 CeO_2/TiO_2对玻璃结构与性能影响的机理 | 第40-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掺CeO_2/TiO_2硅酸盐透明玻璃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 第44-56页 |
4.1 前言 | 第44页 |
4.2 CaF2纳米晶透明玻璃陶瓷的制备 | 第44-45页 |
4.3 主成份对Ca F2纳米晶透明玻璃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45-52页 |
4.3.1 玻璃及玻璃陶瓷的结构 | 第45-47页 |
4.3.2 热分析 | 第47-48页 |
4.3.3 物相分析 | 第48-50页 |
4.3.4 微观形貌 | 第50-51页 |
4.3.5 光学性能 | 第51-52页 |
4.4 CeO_2/TiO_2掺杂对氟氧化物透明玻璃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掺CeO_2/TiO_2硼硅酸盐玻璃的结构与性能 | 第56-72页 |
5.1 前言 | 第56页 |
5.2 掺CeO_2/TiO_2硼硅酸盐玻璃的熔制 | 第56-57页 |
5.3 掺CeO_2/TiO_2对硼硅酸盐玻璃结构的影响 | 第57-62页 |
5.3.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7-58页 |
5.3.2 拉曼光谱分析 | 第58-62页 |
5.4 掺CeO_2/TiO_2对玻璃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62-65页 |
5.4.1 密度与摩尔体积 | 第62-63页 |
5.4.2 光学性质 | 第63-64页 |
5.4.3 力学性能 | 第64-65页 |
5.5 CeO_2/TiO_2对硼硅酸盐玻璃结构和性能影响的机理 | 第65-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6章 掺CeO_2/TiO_2硼硅酸盐透明玻璃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 第72-86页 |
6.1 前言 | 第72页 |
6.2 硼硅酸盐透明玻璃陶瓷的制备 | 第72-73页 |
6.3 单掺CeO_2硼硅酸盐透明玻璃陶瓷的结构和性能 | 第73-80页 |
6.3.1 热性能分析 | 第73-75页 |
6.3.2 析晶行为 | 第75-77页 |
6.3.3 透明玻璃陶瓷的IR分析 | 第77-78页 |
6.3.4 微观形貌 | 第78页 |
6.3.5 透光性能 | 第78-80页 |
6.4 复掺CeO_2/TiO_2的硼硅酸盐透明玻璃陶瓷的结构和性能 | 第80-82页 |
6.5 掺杂硼硅酸盐玻璃析晶行为的逾渗模型解释 | 第82-8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7章 硅酸盐玻璃及透明玻璃陶瓷的 γ 射线辐照效应 | 第86-106页 |
7.1 前言 | 第86页 |
7.2 辐照实验设计 | 第86页 |
7.3 γ 射线辐照对硅酸盐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86-96页 |
7.3.1 玻璃结构的变化 | 第86-90页 |
7.3.2 光学性质的变化 | 第90-96页 |
7.4 γ 射线辐照对硅酸盐玻璃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96-104页 |
7.4.1 微观结构 | 第96-98页 |
7.4.2 光学性质 | 第98-104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8章 硼硅酸盐玻璃及透明玻璃陶瓷的 γ 射线辐照效应 | 第106-126页 |
8.1 前言 | 第106页 |
8.2 辐照实验 | 第106页 |
8.3 γ 射线辐照对硼硅酸盐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106-112页 |
8.3.1 玻璃结构 | 第106-110页 |
8.3.2 光学性能 | 第110-112页 |
8.4 γ 射线辐照对硼硅酸盐透明玻璃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112-118页 |
8.4.1 微观结构 | 第112-115页 |
8.4.2 光学性能 | 第115-118页 |
8.5 辐照效应的动力学分析 | 第118-124页 |
8.5.1 结构损伤 | 第118-121页 |
8.5.2 色心的形成 | 第121-123页 |
8.5.3 光学性质的变化 | 第123-124页 |
8.6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结论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6-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