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8页 |
·叶绿体的发育 | 第8-9页 |
·叶绿素生物合成重要基因CHLM 的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PPR 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PPR 蛋白的结构及分类 | 第12-13页 |
·PPR 蛋白的主要功能 | 第13-16页 |
·RNA 编辑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拟南芥黄化突变体chlm-4 的基因定位与分析 | 第18-27页 |
摘要 | 第18-19页 |
Abstract | 第19-20页 |
·引言 | 第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植物材料与生长条件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野生型和突变体chlm-4 的叶绿体电镜观察 | 第20页 |
·野生型和突变体chlm-4 的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分子标记的建立 | 第20页 |
·图位克隆chlm-4 突变基因 | 第20-21页 |
·等位分析 | 第21页 |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 第21页 |
·实验结果 | 第21-25页 |
·chlm-4 突变体的分离、表型和遗传分析 | 第21-22页 |
·chlm-4 突变体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及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2页 |
·突变体chlm-4 的基因定位和分析 | 第22-25页 |
·讨论 | 第25-27页 |
·Gly~(59) 对于Mg-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功能的行使是必需的 | 第25页 |
·叶绿素合成受阻可能影响基粒类囊体的形成 | 第25-26页 |
·CHLM 基因的4 个等位突变体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拟南芥黄化斑叶突变体atecb2-2 的基因克隆与初步功能分析 | 第27-49页 |
摘要 | 第27-28页 |
Abstract | 第28-29页 |
·引言 | 第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7页 |
·实验植物 | 第29页 |
·所用菌株及质粒 | 第29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叶绿体色素含量测定及电镜材料的固定 | 第30页 |
·叶绿素诱导动力学曲线测定 | 第30页 |
·植物组织总DNA 的提取 | 第30-31页 |
·研磨法 | 第30-31页 |
·高通量PCR 模板DNA 提取法 | 第31页 |
·分子标记的PCR 反应条件: | 第31-32页 |
·质粒的提取、酶切鉴定及连接 | 第32页 |
·碱裂解法提取少量质粒 | 第32页 |
·酶切鉴定体系 | 第32页 |
·连接体系 | 第32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2-33页 |
·热击E.coli 感受态制备 | 第33页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3页 |
·大肠杆菌和农杆菌的转化 | 第33-34页 |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33-34页 |
·农杆菌的转化 | 第34页 |
·互补载体的构建 | 第34页 |
·植物组织总RNA 的提取 | 第34-35页 |
·RNA 纯化并质检 | 第35页 |
·RNA 反转录合成cDNA 第一链 | 第35-36页 |
·Real-time RT-PCR | 第36页 |
·质体基因accD 的RNA 编辑效率检测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44页 |
·黄化斑叶突变体ems91 的分离与表型分析 | 第37-38页 |
·突变体ems91 的叶绿体色素含量测定和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 | 第38-40页 |
·突变体ems91 基因的克隆 | 第40-43页 |
·突变体atecb2-2 中accD 编辑效率的检测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9页 |
·Thr500 对于维持AtECB2 基因的功能非常重要 | 第44-45页 |
·AtECB2 基因在叶绿体早期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 第45-47页 |
·除参与accD 基因的RNA 编辑外,AtECB2 蛋白还具有其它功能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