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热效应模型的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1-15页 |
1.1.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1.2 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 锂离子电池热效应概述 | 第15-16页 |
1.3 锂离子电池热效应模型的概述 | 第16-18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用品及研究方法 | 第21-31页 |
2.1 实验仪器及电池 | 第21页 |
2.2 电池的筛选 | 第21-23页 |
2.3 锂离子电池热效应模型的研究方法 | 第23-29页 |
2.3.1 恒流间歇滴定 | 第23页 |
2.3.2 电化学阻抗谱法 | 第23-29页 |
2.4 实验中使用的测试方法 | 第29-31页 |
2.4.1 混合法测比热容 | 第29页 |
2.4.2 氧弹燃烧法 | 第29-31页 |
第3章 磷酸铁锂电池滴定模型研究 | 第31-53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 | 第31-34页 |
3.2.1 电池电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3.2.2 电池内阻特性的测量 | 第32页 |
3.2.3 电池比热容的测量 | 第32-33页 |
3.2.4 电池不同条件下的热效应 | 第33页 |
3.2.5 电池电极材料燃烧热效应的测量 | 第33-34页 |
3.2.6 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50页 |
3.3.1 不同条件下放电曲线分析 | 第34-36页 |
3.3.2 循环充放电时温度对容量的影响分析 | 第36-39页 |
3.3.3 恒电流间歇滴定分析 | 第39-43页 |
3.3.4 电池的化学反应热分析 | 第43-46页 |
3.3.5 电池的实际测得的热效应分析 | 第46-48页 |
3.3.6 正负极材料在氧弹中燃烧分析 | 第48-50页 |
3.4 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 第50-52页 |
3.4.1 模型的检验 | 第50-51页 |
3.4.2 模型的分析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钴酸锂电池阻抗模型的研究 | 第53-71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实验 | 第53-58页 |
4.2.1 电池电性能测试 | 第53-54页 |
4.2.2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方法 | 第54-57页 |
4.2.3 电池阻抗模型的研究 | 第57-58页 |
4.3 阻抗结果与讨论 | 第58-62页 |
4.3.1 交流阻抗实验测试结果 | 第58页 |
4.3.2 电池等效电路的建立与分析 | 第58-60页 |
4.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4.4 放电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4.4.1 电池不同温度放电曲线分析 | 第62-63页 |
4.4.2 温度倍率对电池容量衰减的影响 | 第63-65页 |
4.5 放电生热与热效应分析 | 第65-69页 |
4.5.1 放电生成热实验结果 | 第65-66页 |
4.5.2 温度对钴酸锂电池放电热效应的影响 | 第66-67页 |
4.5.3 倍率对钴酸锂电池放电热效应的影响 | 第67-68页 |
4.5.4 电荷状态对钴酸锂电池放电热效应的影响 | 第68-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