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第11-15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第15-16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1.4 论文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2 农村小额信贷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2.1 农村小额信贷的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农村小额信贷的定义 | 第18页 |
2.1.2 农村小额信贷的特点 | 第18-20页 |
2.2 农村小额信贷相关理论 | 第20-27页 |
2.2.1 农村小额信贷金融发展论 | 第21-24页 |
2.2.2 不完全信息论 | 第24-27页 |
3 泰安市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3.1 泰安市农业发展的现状 | 第27-28页 |
3.2 泰安市农村小额信贷的典型调查分析 | 第28-32页 |
3.2.1 农村居民基本情况 | 第29页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3.3 泰安市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3.3.1 农户信贷需求笔数多但单笔金额较小 | 第32-33页 |
3.3.2 全市农户信贷资金来源单一 | 第33页 |
3.3.3 民间借贷较为活跃 | 第33-34页 |
3.3.4 借款期限普遍较短 | 第34页 |
3.3.5 不能有效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 | 第34-35页 |
4 泰安市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5-41页 |
4.1 政府地位与作用不明确 | 第35-36页 |
4.1.1 政府过度干涉 | 第35-36页 |
4.1.2 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管缺乏弹性 | 第36页 |
4.2 信贷管理模式缺乏灵活性 | 第36-37页 |
4.2.1 农户联保小组贷款模式 | 第36-37页 |
4.2.2 农户个人贷款模式 | 第37页 |
4.3 农村小额信贷需求重视程度不足 | 第37-38页 |
4.4 农村小额信贷推行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 第38-39页 |
4.4.1 财务方面的可持续性 | 第38-39页 |
4.4.2 业务创新的可持续性 | 第39页 |
4.4.3 机构及专业人员的可持续性 | 第39页 |
4.5 风险管控问题 | 第39-41页 |
5 完善泰安市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对策 | 第41-45页 |
5.1 健全完善对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督体系 | 第41页 |
5.2 加快完善农村金融小额信贷体系 | 第41-42页 |
5.3 增强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持续经营能力 | 第42-43页 |
5.4 建立健全信贷风险保障制度 | 第43-44页 |
5.5 加强诚信与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 第44-4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