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4页 |
| 1.1 阴离子识别概述 | 第8页 |
| 1.2 阴离子探针的类型 | 第8-13页 |
| 1.2.1 氢键作用 | 第9-11页 |
| 1.2.2 静电作用 | 第11-12页 |
| 1.2.3 和金属阳离子的配位作用 | 第12-13页 |
| 1.3 氰根离子识别的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 1.3.1 结合位点与信号单元法 | 第14-15页 |
| 1.3.2 金属络合物取代法 | 第15-16页 |
| 1.3.3 化学计量器法 | 第16-23页 |
| 1.4 选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目标探针设计思路、合成表征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 第24-50页 |
| 2.1 引言 | 第24-26页 |
| 2.2 合成路线的设计及实验 | 第26-31页 |
|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6页 |
| 2.2.2 探针A6和B6的设计合成路线及其表征 | 第26-31页 |
| 2.3 探针A6和B6的阴离子识别光谱研究 | 第31-42页 |
| 2.3.1 探针A6和探针B6的紫外滴定实验 | 第32-34页 |
| 2.3.2 探针A6和B6的紫外检测线测定 | 第34-35页 |
| 2.3.3 探针A6和B6的紫外选择和竞争性测定 | 第35-37页 |
| 2.3.4 探针A6和B6的荧光滴定实验 | 第37-39页 |
| 2.3.5 探针A6和B6的荧光检测限 | 第39-41页 |
| 2.3.6 探针A6的荧光选择和竞争实验 | 第41-42页 |
| 2.4 探针A6和B6的紫外荧光作用机理的探究 | 第42-46页 |
| 2.5 探针A6和B6的检测试纸 | 第46-49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三章 总结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59-60页 |
| 附录 | 第60-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