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信访工作论文

基层信访工作问题研究--以泉州市洛江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5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4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 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理论第15-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第18-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页
        1.4.3 创新之处第18-20页
第2章 我国信访工作相关介绍第20-26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信访第20页
        2.1.2 信访制度第20页
        2.1.3 信访工作第20-21页
        2.1.4 基层信访第21页
    2.2 我国信访工作的历史变迁第21-23页
        2.2.1 历史渊源第21页
        2.2.2 现代发展第21-23页
    2.3 我国信访工作的法理依据及工作机制第23-26页
        2.3.1 法理依据第23-24页
        2.3.2 工作机制第24-26页
第3章 基层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泉州洛江区为例第26-41页
    3.1 洛江区信访工作基本情况概述第26-31页
        3.1.1 信访机构的设置第26-28页
        3.1.2 相关工作制度第28-29页
        3.1.3 相关数据和基本特点第29-31页
    3.2 洛江区信访工作主要做法第31-33页
        3.2.1 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第31页
        3.2.2 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受理事项第31-32页
        3.2.3 夯实工作基础,规范信访办理第32页
        3.2.4 推进积案化解,开展公开听证第32-33页
    3.3 洛江区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3.3.1 信访部门工作压力逐年增大第33页
        3.3.2 异常访现象愈发突出第33-35页
        3.3.3 历史遗留化解难度大第35-36页
        3.3.4 工作力量薄弱,队伍不稳定第36页
    3.4 洛江区信访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6-41页
        3.4.1 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第36-37页
        3.4.2 维权和维稳失当第37-38页
        3.4.3 机制不健全,渠道不够畅通第38-39页
        3.4.4 编制供需的矛盾,职业倦怠现象第39-41页
第4章 国内外其他地区信访工作的经验借鉴第41-48页
    4.1 境外部分民意表达渠道的经验与启示第41-43页
        4.1.1 欧洲民意表达渠道第41-42页
        4.1.2 亚洲民意表达渠道第42页
        4.1.3 启示第42-43页
    4.2 国内其他地区信访工作的经验与启示第43-48页
        4.2.1 枫桥经验第43-45页
        4.2.2 铁矿经验第45-46页
        4.2.3 启示第46-48页
第5章 解决基层信访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第48-58页
    5.1 基于工作机制层面的对策建议第48-51页
        5.1.1 加强法治建设第48-49页
        5.1.2 压实逐级上访第49-51页
        5.1.3 推进阳光信访第51页
    5.2 基于优化配置层面的对策建议第51-52页
        5.2.1 股室人员设置第51-52页
        5.2.2 精化工作分工第52页
    5.3 基于源头治理层面的对策建议第52-53页
        5.3.1 通过法定途径明确分类第52-53页
        5.3.2 加强初信初访办理第53页
        5.3.3 强化信访工作督导第53页
    5.4 基于渠道整合层面的对策建议第53-54页
        5.4.1 推行联合接访模式第53-54页
        5.4.2 整合网络信访渠道第54页
    5.5 基于队伍建设层面的对策建议第54-55页
        5.5.1 强化领导班子建设第54-55页
        5.5.2 提高专业素质第55页
        5.5.3 稳定工作队伍第55页
    5.6 基于社会参与层面的对策建议第55-58页
        5.6.1 第三方介入第55-56页
        5.6.2 媒体宣传第56-5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盐城开发区大学生村官农村经济工作研究
下一篇:福建省华侨回国定居政策的执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