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贪污贿赂案件初查制度概述 | 第10-21页 |
1.1 贪污贿赂案件初查的概念与特点 | 第10-12页 |
1.1.1 贪污贿赂案件初查的概念 | 第10-11页 |
1.1.2 贪污贿赂案件初查的特点 | 第11-12页 |
1.1.3 初查与立案之间的关系 | 第12页 |
1.2 贪污贿赂案件初查的性质 | 第12-14页 |
1.2.1 初查的行为性质 | 第12-13页 |
1.2.2 初查的权力属性 | 第13-14页 |
1.3 我国初查制度的历史发展及产生背景 | 第14-16页 |
1.3.1 我国初查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4-15页 |
1.3.2 我国初查制度的产生背景 | 第15-16页 |
1.4 我国确立贪污贿赂案件初查制度的动因 | 第16-18页 |
1.4.1 直接原因——侦查方式“从人到事” | 第16页 |
1.4.2 立法原因——刑事诉讼的启动模式 | 第16-17页 |
1.4.3 基本动因——存在12小时的时间限制 | 第17-18页 |
1.4.4 外部动因——人权保障的呼声高涨 | 第18页 |
1.5 贪污贿赂初查制度的作用 | 第18-21页 |
1.5.1 对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保障作用 | 第18-19页 |
1.5.2 具有案件线索的筛选过滤功能 | 第19页 |
1.5.3 初查结果是确保实现刑罚功能的前提 | 第19页 |
1.5.4 初查具有揭露犯罪的作用 | 第19-21页 |
第2章 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初查中的证明问题 | 第21-28页 |
2.1 贪污贿赂案件初查证明的对象 | 第21-22页 |
2.1.1 对贪污贿赂犯罪事实存在与否的证明 | 第21-22页 |
2.1.2 对追究贪污贿赂犯罪刑事责任必要性的证明 | 第22页 |
2.2 贪污贿赂案件初查的证明标准 | 第22-23页 |
2.2.1 贪污贿赂案件初查证明标准的含义 | 第22页 |
2.2.2 贪污贿赂犯罪初查证明标准的确定 | 第22-23页 |
2.3 证明贪污贿赂案件初查的方法 | 第23-24页 |
2.3.1 调查 | 第24页 |
2.3.2 推定 | 第24页 |
2.4 贪污贿赂案件初查证明材料向证据的转化问题 | 第24-28页 |
2.4.1 证据转化的原因 | 第25页 |
2.4.2 证据转化的范围 | 第25-26页 |
2.4.3 证据转化的方法 | 第26-28页 |
第3章 改革和完善我国贪污贿赂初查制度的构想 | 第28-38页 |
3.1 我国贪污贿赂案件初查制度的不足 | 第28-32页 |
3.1.1 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8页 |
3.1.2 初查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3.2 改革和完善我国初查制度的对策 | 第32-38页 |
3.2.1 贪污贿赂案件初查制度改革方式的争议 | 第32-33页 |
3.2.2 避免对国外模式的盲目照搬 | 第33页 |
3.2.3 改革完善我国初查制度的思路 | 第33-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