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3 微生物诱变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1 物理诱变技术 | 第11-13页 |
1.3.2 化学诱变技术 | 第13-14页 |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4.1 选题依据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2. 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的动力学研究 | 第17-25页 |
2.1 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 | 第17页 |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7-18页 |
2.2.1 主要实验仪器及药品试剂 | 第17页 |
2.2.2 菌源和培养基 | 第17-18页 |
2.2.3 实验分析方法 | 第18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8-24页 |
2.3.1 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曲线测定 | 第18-19页 |
2.3.2 菌株细胞形态观察 | 第19-20页 |
2.3.3 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的动力学研究 | 第20-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低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氧化亚铁硫杆菌实验研究 | 第25-33页 |
3.1 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 | 第25页 |
3.2 主要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25-27页 |
3.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3.2.2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7-31页 |
3.3.1 低温等离子体最佳诱变条件的确定 | 第27-29页 |
3.3.2 突变菌株的筛选及稳定遗传性状分析 | 第29-30页 |
3.3.3 诱变菌株与原始菌株动态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4. 氧化亚铁硫杆菌突变菌株盐分耐受性分析 | 第33-41页 |
4.1 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 | 第33页 |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3-35页 |
4.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33-34页 |
4.2.2 实验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4.3.1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还原态硫的氧化实验 | 第35-37页 |
4.3.2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SO_4~(2-)的耐受性分析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5. 生物滴滤塔的烟气脱硫实验 | 第41-49页 |
5.1 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 | 第41页 |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1-44页 |
5.2.1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1页 |
5.2.2 实验分析方法 | 第41-42页 |
5.2.3 生物滴滤塔烟气脱硫系统 | 第42-44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5.3.1 塔外挂膜实验分析 | 第44-45页 |
5.3.2 生物滴滤塔烟气脱硫实验 | 第45-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49-51页 |
6.1 结论 | 第49-50页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