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2页 |
1.1 纤维素概述 | 第10-19页 |
1.1.1 纤维素的结构 | 第10-11页 |
1.1.2 纤维素的溶解体系 | 第11-15页 |
1.1.2.1 水介质 | 第11-13页 |
1.1.2.2 非水介质 | 第13-15页 |
1.1.3 纤维素的衍生化 | 第15-19页 |
1.2 相变材料概述 | 第19-27页 |
1.2.1 相变材料的分类 | 第19-26页 |
1.2.1.1 固-液相变材料 | 第20-23页 |
1.2.1.2 固-固相变材料 | 第23-24页 |
1.2.1.3 形状稳定的相变材料 | 第24-26页 |
1.2.2 相变材料的应用 | 第26-27页 |
1.2.2.1 太阳能利用 | 第26页 |
1.2.2.2 建筑材料 | 第26-27页 |
1.2.2.3 智能服装 | 第27页 |
1.2.2.4 汽车制造业 | 第27页 |
1.3 纤维素基固-固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1.3.1 聚乙二醇 | 第27-28页 |
1.3.2 脂肪酸 | 第28-29页 |
1.4 课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创新点与意义 | 第29-32页 |
1.4.1 课题的提出 | 第29-30页 |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0页 |
1.4.3 创新点 | 第30页 |
1.4.4 课题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纤维素-g-二乙二醇正十六烷基醚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2-50页 |
2.1 前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7页 |
2.2.1 原料及试剂 | 第33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33-34页 |
2.2.3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4-36页 |
2.2.3.1 盐酸-二正丁胺滴定法确定制备预聚物的反应温度和时间 | 第34-35页 |
2.2.3.2 Cellulose-g-E_2C_(16)共聚物的制备 | 第35-36页 |
2.2.4 Cellulose-g-E_2C_(16)共聚物的测试与表征 | 第36-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8页 |
2.3.1 预聚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7-40页 |
2.3.2 接枝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0-42页 |
2.3.3 Cellulose-g-E_2C_(16)共聚物的表征 | 第42-48页 |
2.3.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42-43页 |
2.3.3.2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NMR) | 第43-44页 |
2.3.3.3 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44-45页 |
2.3.3.4 相变类型分析 | 第45-46页 |
2.3.3.5 热重分析(TG) | 第46-47页 |
2.3.2.6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47-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不同酯化试剂对纤维素基固-固相变材料的影响 | 第50-70页 |
3.1 前言 | 第50-5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1-54页 |
3.2.1 原料与试剂 | 第51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51页 |
3.2.3 纤维素酯基固-固相变材料的制备 | 第51-53页 |
3.2.4 纤维素酯基固-固相变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 第53-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8页 |
3.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54-55页 |
3.3.2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NMR) | 第55-58页 |
3.3.3 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58-61页 |
3.3.4 相变类型分析 | 第61-63页 |
3.3.5 热重分析(TG) | 第63-65页 |
3.3.6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65-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4.1 结论 | 第70-71页 |
4.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