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19-22页 |
1.4.1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工业低碳化的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1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2-23页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2.3 能源低碳化发展理论 | 第24页 |
2.4 低碳经济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基于LMDI的山西省工业碳排放量分析 | 第25-40页 |
3.1 山西省工业碳排放量LMDI模型构建 | 第25-27页 |
3.2 山西省工业碳排放量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7-28页 |
3.3 山西省工业碳排放量测算 | 第28-30页 |
3.4 山西省工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4页 |
3.5 山西省工业碳排放量区域差异分析 | 第34-38页 |
3.6 山西省区域工业碳排放量结果分析——以太原市为例 | 第38-39页 |
3.6.1 人口规模因素分析 | 第38页 |
3.6.2 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分析 | 第38页 |
3.6.3 能源效率和能源强度因素分析 | 第38页 |
3.6.4 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3.7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山西省区域工业碳效率评价 | 第40-58页 |
4.1 模型构建 | 第40-43页 |
4.1.1 基于DEA的山西省区域工业碳效率分析 | 第40-42页 |
4.1.2 基于SFA的山西省区域工业碳效率分析 | 第42-43页 |
4.2 指标选取及数据收集处理 | 第43-44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与说明 | 第44-54页 |
4.3.1 DEA实证结果分析 | 第44-53页 |
4.3.2 SFA实证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4.4 山西省工业碳效率区域差异分析 | 第54-57页 |
4.5 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山西省工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 | 第58-64页 |
5.1 优化山西省工业能源消费结构 | 第58-59页 |
5.1.1 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 第58-59页 |
5.1.2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 第59页 |
5.2 降低山西省工业能源强度 | 第59-61页 |
5.2.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第59-60页 |
5.2.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第60-61页 |
5.3 推进山西省工业技术创新 | 第61-62页 |
5.3.1 加强自主研发 | 第61页 |
5.3.2 促进技术引进 | 第61-62页 |
5.4 深化山西省工业低碳化改革 | 第62-63页 |
5.4.1 改革电价制度 | 第62页 |
5.4.2 支持公共和金融政策 | 第62页 |
5.4.3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 第62-63页 |
5.4.4 加速信息化建设 | 第63页 |
5.5 推进山西省工业绿色发展与六型转变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1、结论 | 第64页 |
2、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