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基于市场化及产业化的城市雨洪管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1.2.1 论文研究目的第9页
        1.2.2 论文研究意义第9页
    1.3 国内外雨洪管理研究现状第9-15页
        1.3.1 国外雨洪管理研究现状第9-11页
        1.3.2 国内雨洪管理研究现状第11-15页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第15-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4.2 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第17页
        1.4.3 研究的方法第17页
        1.4.4 论文的创新点第17-18页
第2章 城市雨洪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第18-28页
    2.1 概念界定第18-22页
        2.1.1 雨洪的概念及特性第18-20页
        2.1.2 城市内涝第20-21页
        2.1.3 市场化及产业化第21-22页
    2.2 相关理论第22-24页
        2.2.1 市场结构理论第22页
        2.2.2 政府规制理论第22-23页
        2.2.3 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理论第23-24页
        2.2.4 雨洪利用产业化理论第24页
    2.3 相关实践与政策第24-27页
        2.3.1 国外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第24-26页
        2.3.2 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第26-27页
        2.3.3 雨洪利用产业政策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城市内涝现状及成因分析第28-36页
    3.1 城市内涝现状分析第28页
    3.2 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分析第28-33页
        3.2.1 规划管理原因分析第28-30页
        3.2.2 设施管理及运营原因分析第30-31页
        3.2.3 雨洪的公共物品属性原因分析第31-32页
        3.2.4 政府管理原因分析第32-33页
    3.3 城市内涝原因归纳第33-35页
        3.3.1 城市内涝经济性原因第33-34页
        3.3.2 城市内涝管理性原因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发达国家雨洪管理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第36-45页
    4.1 发达国家排水行业的运营模式第36-39页
        4.1.1 德国政府主导的运营模式第36-37页
        4.1.2 英国私有化运营模式第37-38页
        4.1.3 美国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模式第38页
        4.1.4 法国的委托经营模式第38-39页
    4.2 发达国家对雨洪行业的法律框架第39-42页
        4.2.1 德国的法律框架第39-40页
        4.2.2 英国的法律框架第40-41页
        4.2.3 美国的法律框架第41-42页
        4.2.4 法国的法律框架第42页
    4.3 发达国家对水务行业的监管体系第42-44页
        4.3.1 德国水务行业监管体系第42-43页
        4.3.2 英国水务行业监管体系第43-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我国城市雨洪市场化和产业化对策第45-55页
    5.1 雨洪市场化及产业化机制第45-46页
        5.1.1 雨洪市场化及产业化的形成方式第45-46页
        5.1.2 我国雨洪利用市场及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方式第46页
    5.2 我国雨洪利用市场及产业的政策第46-49页
        5.2.1 我国雨洪利用市场及产业的经济激励政策第46-47页
        5.2.2 我国雨洪利用市场及产业的机制措施第47-49页
    5.3 运营、监管及法律框架的借鉴第49-51页
        5.3.1 我国雨洪利用市场及产业的运营模式第49页
        5.3.2 我国雨洪利用市场及产业的监管模式借鉴第49-50页
        5.3.3 我国雨洪市场法律框架借鉴第50-51页
    5.4 我国雨洪利用市场及产业的产品定价第51-53页
        5.4.1 城市主要建筑单元雨洪利用产品定价第52页
        5.4.2 城市主要建筑单元雨洪利用再生水定价第52-53页
    5.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6.1 研究总结第55页
    6.2 不足之处第55页
    6.3 研究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应力扣压穿合式砌体房屋抗震动力性能研究
下一篇:沭水东调长距离引水隧洞力学特性及通风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