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章 曲江村概况 | 第13-20页 |
第一节 曲江村地理位置、经济状况、人口分布、行政状况 | 第13-16页 |
一、地理位置 | 第13页 |
二、经济状况 | 第13-14页 |
三、人口分布 | 第14-15页 |
四、行政状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选择这个调查区域的理由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原村支书家一天的生活 | 第17-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电视的入场 | 第20-31页 |
第一节 广播·电影 | 第20-23页 |
一、广播 | 第20-21页 |
二、电影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第一台电视 | 第23-25页 |
一、1989年:全村第一台电视 | 第23-24页 |
二、1990年—1995年:村庄里的购买热潮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电视成为寻常 | 第25-27页 |
一、1995-2015:不断变化的新需求 | 第25-27页 |
第四节 电视入场的原因 | 第27-29页 |
一、经济的发展 | 第27-28页 |
二、公共生活的衰落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日常使用的情形 | 第31-54页 |
第一节 受众是谁 | 第31-40页 |
一、受众基本情况 | 第31-36页 |
二、人口流动与分化的受众群 | 第36-40页 |
第二节 为何看电视 | 第40-42页 |
第三节 看什么 | 第42-53页 |
一、收看时长与频度 | 第42-43页 |
二、收看内容 | 第43-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 第54-72页 |
第一节 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信息源” | 第54-62页 |
一、政治信息与村庄意见领袖 | 第54-58页 |
二、经济信息与农民的抉择 | 第58-62页 |
第二节“陪伴者” | 第62-65页 |
一、闲暇时间中的娱乐活动变迁 | 第62-64页 |
二、电视与留守群体的日常陪伴 | 第64-65页 |
第三节 电视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 第65-71页 |
一、家庭教育的观念缺失 | 第65-66页 |
二、电视改变的空间距离与儿童模仿 | 第66-68页 |
三、电视在代际沟通之间的作用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