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 第12-14页 |
1.2.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1.2.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第13-14页 |
1.3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 | 第14-18页 |
1.3.1 ABR工艺的主要性能特点 | 第15-16页 |
1.3.3 ABR处理不同废水的应用研究 | 第16-17页 |
1.3.4 ABR工艺与其他工艺的组合 | 第17-18页 |
1.4 传统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 | 第18-22页 |
1.4.1 传统生物脱氮原理 | 第18-19页 |
1.4.2 传统脱氮工艺及其改进 | 第19-20页 |
1.4.3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 | 第20-22页 |
1.5 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5.1 具有亚硝化性能的好氧颗粒污泥 | 第23-24页 |
1.6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4-26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ABR-CSTR一体化工艺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亚硝化性能调控 | 第26-39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2.2.1 实验装置与进水水质 | 第26-27页 |
2.2.2 研究过程 | 第27-28页 |
2.2.3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8页 |
2.3.1 颗粒化过程 | 第28-31页 |
2.3.2 亚硝化过程 | 第31-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ABR-CSTR一体化工艺去碳脱氮条件优化选择 | 第39-47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3.2.1 试验装置与进水水质 | 第39-40页 |
3.2.2 研究过程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5页 |
3.3.1 COD的去除情况及分析 | 第41-43页 |
3.3.2 NH_4~+-N的去除、好氧区亚硝酸盐积累率情况及分析 | 第43-44页 |
3.3.3 TN去除情况及分析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ABR-CSTR一体化工艺去碳脱氮途径分析 | 第47-53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4.3.1 最优条件下对COD的去除效果及途径分析 | 第47-48页 |
4.3.2 最优条件下对TN的去除效果及途径分析 | 第48-50页 |
4.3.3 反硝化过程对甲烷化过程的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4.3.4 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协同脱氮途径分析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3-55页 |
5.1 结论 | 第53-54页 |
5.2 建议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