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乙酰基-8-哌啶醇亚甲基白杨素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缺氧诱导因子HIF-1 α | 第11-13页 |
1.2 HIF-1 α的调节 | 第13-14页 |
1.3 HIF-1 α与活性氧 | 第14-16页 |
1.4 HIF-1 α抑制剂 | 第16-19页 |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与验证 | 第20-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仪器 | 第20页 |
2.1.2 试剂与药品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页 |
2.2.1 HPLC-UV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 第21页 |
2.2.2 样品采集 | 第21页 |
2.2.3 样品预处理 | 第21页 |
2.3 定量分析方法验证 | 第21-31页 |
2.3.1 特异性 | 第21-27页 |
2.3.2 标准曲线与定量限 | 第27-28页 |
2.3.3 精密度与准确度 | 第28页 |
2.3.4 样品稳定性 | 第28-29页 |
2.3.5 提取回收率 | 第29-31页 |
3 药物动力学 | 第31-3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3.1.1 仪器 | 第31页 |
3.1.2 试剂与药品 | 第31页 |
3.1.3 受试动物 | 第3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3.2.1 给药途径 | 第31页 |
3.2.2 药动学计算软件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4页 |
3.3.1 猕猴尿药浓度 | 第32-33页 |
3.3.2 家兔血药浓度 | 第33页 |
3.3.3 讨论 | 第33-34页 |
3.4 小结 | 第34-35页 |
4 药物代谢学 | 第35-4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4.1.1 仪器 | 第35-36页 |
4.1.2 试剂与药品 | 第36页 |
4.1.3 受试动物 | 第3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4.2.1 LC-MS-MS条件 | 第36页 |
4.2.2 制备HPLC-UV条件 | 第3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8页 |
4.3.1 猕猴主要代谢途径 | 第36-37页 |
4.3.2 家兔主要代谢途径 | 第37-38页 |
4.3.3 代谢物结构表征 | 第38-47页 |
4.3.4 讨论 | 第47-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5 组织分布 | 第49-52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5.1.1 仪器 | 第49页 |
5.1.2 试剂与药品 | 第49-50页 |
5.2 实验动物 | 第50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1页 |
5.5 小结 | 第51-52页 |
6 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可逆结合率 | 第52-56页 |
6.1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6.1.1 仪器 | 第52页 |
6.1.2 试剂与药品 | 第52-53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6.2.1 平衡透析法 | 第53-54页 |
6.2.2 可逆结合率测定方法 | 第5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5页 |
6.4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