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0 前言 | 第11-27页 |
·论文研究背景及选题的目的和依据 | 第11-13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的目的和依据 | 第12-13页 |
·FDI技术溢出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技术、技术溢出与技术溢出效应 | 第13页 |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 | 第13-14页 |
·FDI技术溢出的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 第14-18页 |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第18-19页 |
·FDI技术溢出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23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 第23-25页 |
·论文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 | 第25-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主要创新 | 第26-27页 |
1.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27-33页 |
·FDI技术溢出的动因分析 | 第27-28页 |
·市场竞争 | 第27页 |
·企业间合作 | 第27-28页 |
·FDI技术溢出的阶段分析 | 第28-30页 |
·FDI技术的引进阶段 | 第28-29页 |
·FDI技术的学习阶段 | 第29页 |
·FDI技术的应用阶段 | 第29-30页 |
·FDI技术溢出的传导路径分析 | 第30-33页 |
·技术的示范模仿 | 第30页 |
·市场竞争 | 第30-31页 |
·人力资本的流动 | 第31页 |
·企业前后向关联 | 第31-33页 |
2.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44页 |
·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 | 第33-35页 |
·投资国因素 | 第33页 |
·东道国因素 | 第33-35页 |
·市场竞争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分析 | 第35-40页 |
·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 第35-37页 |
·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 第37-40页 |
·吸收能力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分析 | 第40-44页 |
·影响东道国吸收能力的因素 | 第40-41页 |
·吸收能力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分析 | 第41-44页 |
3. FDI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4-54页 |
·我国利用外资的四阶段历程 | 第44-45页 |
·我国外资的国别来源及不同来源国投资动态 | 第45-47页 |
·我国外资的国别来源 | 第45-46页 |
·我国外资的不同来源国投资动态 | 第46-47页 |
·我国外资的投资方式及投资方式的变化 | 第47-48页 |
·我国外资的投资方式 | 第47页 |
·我国外资投资方式的变化 | 第47-48页 |
·我国外资的产业和地区分布 | 第48-51页 |
·我国外资的产业分布 | 第48-49页 |
·我国外资的地区分布 | 第49-51页 |
·基于吸收能力的FID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51-54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数据的选取 | 第52页 |
·模型的实际测算 | 第52-54页 |
4. 促进FDI正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建议 | 第54-57页 |
·政府层面 | 第54-56页 |
·提高引资质量 | 第54页 |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 第54-55页 |
·缩小内外资技术差距 | 第55-56页 |
·企业层面 | 第56-57页 |
·加强企业科技人才的培育 | 第56页 |
·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 | 第56-57页 |
5.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