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BiOCI纳米结构的制备、修饰及其光催化性能

致谢第9-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39页
    1.1 引言第21页
    1.2 水污染处理技术第21-22页
    1.3 光催化技术第22-24页
        1.3.1 光催化技术概述第22页
        1.3.2 光催化技术原理第22-24页
        1.3.3 光催化技术特点第24页
    1.4 光催化剂概述第24-25页
        1.4.1 TiO_2光催化剂的改性第24-25页
        1.4.2 其它光催化剂简介第25页
        1.4.3 铋系光催化剂简介第25页
    1.5 BiOCl光催化剂简介第25-36页
        1.5.1 BiOX(X=Cl、Br、I)光催化剂第25-26页
        1.5.2 BiOCl光催化剂结构第26页
        1.5.3 BiOCl的合成与形貌控制第26-30页
        1.5.4 BiOCl光催化剂缺陷第30-31页
        1.5.5 BiOCl光催化剂的改性第31-36页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6-39页
第二章 BiOCl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第39-51页
    2.1 引言第39页
    2.2 实验部分第39-41页
        2.2.1 实验药品第39-40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40页
        2.2.3 BiOCl纳米结构的制备第40-41页
        2.2.4 样品的表征第41页
        2.2.5 光催化实验第4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1-49页
        2.3.1 XRD分析第41-42页
        2.3.2 SEM和EDS分析第42页
        2.3.3 TEM分析第42-44页
        2.3.4 BiOCl纳米片生长过程及机理第44-46页
        2.3.5 DRS分析第46-47页
        2.3.6 光催化性能第47-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原位还原法制备Bi/BiOCl异质结及其光催化性能第51-67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实验部分第51-53页
        3.2.1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51页
        3.2.2 Bi/BiOCl异质结的制备第51-52页
        3.2.3 样品的表征第52页
        3.2.4 光催化实验第52-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64页
        3.3.1 XRD分析第53页
        3.3.2 SEM分析第53-55页
        3.3.3 TEM分析第55-56页
        3.3.4 XPS分析第56页
        3.3.5 UV-Vis DRS分析第56-57页
        3.3.6 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7-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四章 原位反应法制备具有分级纳米层状结构Bi_2O_3/BiOCl异质结及其光催化性能第67-83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实验部分第67-68页
        4.2.1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67页
        4.2.2 Bi_2O_3/BiOCl异质结的制备第67-68页
        4.2.3 样品的表征第68页
        4.2.4 光催化实验第6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8-81页
        4.3.1 XRD分析第68-69页
        4.3.2 XPS分析第69-70页
        4.3.3 SEM分析第70-72页
        4.3.4 TEM分析第72-73页
        4.3.5 Bi_2O_3/BiOCl形成机理第73-74页
        4.3.6 UV-Vis DRS分析第74-75页
        4.3.7 光催化性能第75-81页
    4.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抗坏血酸与普朗尼克F127辅助合成Bi_2O_3/BiOCl复合纳米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第83-99页
    5.1 引言第83页
    5.2 实验部分第83-85页
        5.2.1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83页
        5.2.2 Bi_2O_3/BiOCl异质结的制备第83-84页
        5.2.3 样品的表征第84页
        5.2.4 光催化实验第84-8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5-97页
        5.3.1 XRD分析第85-86页
        5.3.2 SEM分析第86-87页
        5.3.3 TEM分析第87-89页
        5.3.4 XPS分析第89页
        5.3.5 Bi_2O_3/BiOCl复合材料形成机理第89-90页
        5.3.6 UV-Vis DRS分析第90-91页
        5.3.7 光催化性能第91-97页
    5.4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9-102页
    6.1 全文总结第99-100页
    6.2 本文创新点第100-101页
    6.3 工作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二氧化钛膜在185nm真空紫外光下光催化降解甲苯
下一篇:石墨烯基金属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