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电连接器接触可靠性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3 形变测试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电连接器接触件形变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12-20页 |
2.1 电连接器的结构组成 | 第12-13页 |
2.2 电接触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2.3 电连接器接触件形变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15-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振动状态下电连接器接触件形变测试试验方案研究 | 第20-32页 |
3.1 电连接器接触件形变测试方法的确定 | 第20-24页 |
3.1.1 激光散斑干涉法 | 第20-21页 |
3.1.2 超声波测量法 | 第21页 |
3.1.3 光纤传感测量法 | 第21-22页 |
3.1.4 电阻应变测量法 | 第22-24页 |
3.2 电连接器接触件形变测试试验方案 | 第24-26页 |
3.2.1 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 第24-25页 |
3.2.2 试验振动激励条件的实现 | 第25-26页 |
3.3 电连接器接触件形变测试试验方法 | 第26-31页 |
3.3.1 试验条件 | 第26-27页 |
3.3.2 试品准备与安装 | 第27-29页 |
3.3.3 试验检测 | 第29页 |
3.3.4 试验设备 | 第29-30页 |
3.3.5 试验程序 | 第30页 |
3.3.6 试验注意事项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电连接器接触件形变测试试验装置的设计 | 第32-42页 |
4.1 试验装置的总体设计 | 第32-33页 |
4.2 试验各组成单元设计 | 第33-37页 |
4.2.1 机械振动驱动单元的选型设计 | 第33-34页 |
4.2.2 振动参数监测单元 | 第34-36页 |
4.2.3 形变测量单元设计 | 第36-37页 |
4.2.4 数据采集单元设计 | 第37页 |
4.3 试验软件设计 | 第37-40页 |
4.3.1 试验软件平台的选择 | 第37-38页 |
4.3.2 试验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38-40页 |
4.3.3 各子程的实现 | 第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电连接器接触件形变测试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42-60页 |
5.1 形变测试试验 | 第42-43页 |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5.2.1 试验结果的前期处理 | 第43-44页 |
5.2.2 振动累积作用下电连接器接触件形变变化规律 | 第44-47页 |
5.2.3 不同振动冲击力下电连接器接触件形变变化规律 | 第47-52页 |
5.3 接触件接触电阻的变化规律 | 第52-55页 |
5.4 试验前后电连接器插拔力变化规律 | 第55-57页 |
5.5 试验前后电连接器插孔槽宽变化规律 | 第57-58页 |
5.6 误差分析 | 第58-5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A | 第66-69页 |
附录B | 第69-72页 |
附录C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