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蒙古民族图式在城市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内蒙古土默特地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页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综述第11-13页
    1.4 课题研究理论方法及构架第13页
    1.5 课题研究创新及应用第13-14页
    1.6 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第14-15页
第2章 环境发展中的审美构成第15-25页
    2.1 从地域背景到审美形成第15-17页
        2.1.1 土默特地区地理位置第15-16页
        2.1.2 土默特地区自然气候第16页
        2.1.3 审美背景形成第16-17页
    2.2 从历史发展到审美构成第17-21页
        2.2.1 土默特地区历史沿革第17-18页
        2.2.2 土默特地区移民文化第18-20页
        2.2.3 审美意向构成第20-21页
    2.3 从当地工艺发展到审美倾向第21-22页
    2.4 从当地绘画起源到审美展示第22-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文化复兴中的民族图式第25-38页
    3.1 民族图式的理论基础第25-28页
        3.1.1 符号的基础第25-26页
        3.1.2 符号的应用第26页
        3.1.3 图式符号转化过程第26-28页
    3.2 民族图式的形成背景第28-29页
    3.3 当地民族图式的类别第29-31页
        3.3.1 摆件第29-30页
        3.3.2 器件第30页
        3.3.3 服饰第30页
        3.3.4 图案第30-31页
    3.4 提取当地民族图式的演变过程第31-37页
        3.4.1 基本样式第31-34页
        3.4.2 元素分类第34-35页
        3.4.3 元素重组第35-36页
        3.4.4 图式形态转化第36-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蜕变中的景观建筑梳理第38-55页
    4.1 当地景观建筑的形成第38-39页
    4.2 当地建筑群体的类型第39-46页
        4.2.1 塔形建筑第39-40页
        4.2.2 寺庙建筑第40-41页
        4.2.3 伊斯兰教建筑第41-43页
        4.2.4 聚居建筑第43-45页
        4.2.5 西洋建筑第45-46页
    4.3 当地建筑的文化艺术特征第46-50页
        4.3.1 色彩构造艺术特征第48-49页
        4.3.2 图案构造艺术特征第49-50页
    4.4 当地建筑的构造形式特征第50-53页
        4.4.1 蒙古包包顶运用第51页
        4.4.2 蒙古包整体形态运用第51-52页
        4.4.3 蒙族元素与其他融合形态运用第52-53页
        4.4.4 蒙古包形态与现代造型运用第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5章 创新中的城市景观建筑与传统民族图式融合设计第55-67页
    5.1 城市建筑的来源及形式第55-56页
    5.2 城市景观建筑功能与形态的联系第56页
    5.3 相关案例对比分析第56-60页
        5.3.1 国外相关城市景观建筑形态分析第57-58页
        5.3.2 国内相关城市景观建筑形态分析第58-59页
        5.3.3 对比总结第59-60页
    5.4 当地民族图式运用于城市景观建筑之方法第60-66页
        5.4.1 形态变形第60-61页
        5.4.2 空间组合方式第61-63页
        5.4.3 形态依附第63-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探究过程总结与讨论第67-70页
    6.1 研究结论第67页
    6.2 存在的问题第67-68页
    6.3 对设计模式和形态推广的展望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抗盐无粗集料超高强混凝土材料的制备研究
下一篇:“Smart Future Dwelling” Concept for Adults in Relation with “Caring Servi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