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旨趣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孔子的“仁政”与孟子的“王道” | 第14-30页 |
第一节 孔子的“仁”与“礼” | 第15-23页 |
一 “仁”是核心 | 第16-21页 |
二 “礼”是手段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孟子“贵王贱霸”王道思想 | 第23-30页 |
一 孟子王道的内涵 | 第23-28页 |
二 贵王贱霸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荀子“霸王道杂用”的正面解说 | 第30-43页 |
第一节 王道及霸道的内涵 | 第30-31页 |
一 王道的内涵 | 第30-31页 |
二 霸道的内涵 | 第31页 |
第二节 荀子的王道观与霸道观 | 第31-35页 |
一 荀子对“礼”的发展 | 第31-32页 |
二 荀子对孟子的发展 | 第32-35页 |
第三节 荀子的“王霸”与“富国” | 第35-43页 |
一 “性恶”和“合群”——“霸王道杂用”的理论基础 | 第36-39页 |
二 正名与礼——实现霸王道杂用的现实途径 | 第39-43页 |
第三章 荀子“霸王道杂用”的现实根源 | 第43-48页 |
第一节 社会现实的转变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根深蒂固的宗法文化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思想家的政治思考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