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引言 | 第10页 |
·鞘酯的结构和生源代谢途径 | 第10-13页 |
·鞘酯类结构 | 第10-12页 |
·鞘酯的生源代谢途径 | 第12-13页 |
·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PT)的研究 | 第13-19页 |
·SPT的早期研究历史 | 第13页 |
·从头合成的鞘脂依靠SPT | 第13-14页 |
·SPT基因和分子结构 | 第14页 |
·SPT是一个5'磷酸吡哆醛依赖酶的亚族成员 | 第14-15页 |
·SPT反应机制 | 第15页 |
·SPT底物特异性 | 第15-16页 |
·SPT和基因遗传病 | 第16页 |
·SPT的活性调控 | 第16-19页 |
·SPT未来研究方向 | 第19页 |
·SPT抑制剂 | 第19-20页 |
·SPT的抑制剂 | 第19页 |
·SPT的抑制剂多球鞘菌素(myriocin,ISP-1) | 第19-20页 |
·HPLC测定SPT活性法 | 第20-21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先进性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先进性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的建立 | 第23-37页 |
·前言 | 第2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3-25页 |
·试药、试剂与材料 | 第23-2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溶液的配制及样品的制备 | 第24-25页 |
·衍生化反应 | 第25页 |
·色谱条件 | 第25页 |
·液质条件 | 第25页 |
·结果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37页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26页 |
·衍生条件的优化 | 第26-29页 |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29-31页 |
·紫外和荧光检测器灵敏度的比较 | 第31页 |
·衍生产物的确认 | 第31-33页 |
·方法学验证 | 第33-37页 |
第三章 酶源制备及粗蛋白的测定 | 第37-43页 |
·前言 | 第3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7-39页 |
·试药、试剂与材料 | 第37页 |
·仪器 | 第37-38页 |
·溶液的配制及样品的制备 | 第38-39页 |
·粗蛋白含量的检测 | 第39页 |
·结果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3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选用 | 第40页 |
·酶源的选择 | 第40页 |
·粉碎方式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含量的稳定性试验 | 第41-42页 |
·含酶裂解液的配置方案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液液萃取方法的建立 | 第43-50页 |
·前言 | 第4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3-45页 |
·试药、试剂与材料 | 第43-44页 |
·仪器 | 第44页 |
·溶液的配制及样品的制备 | 第44页 |
·液液萃取内标 | 第44-45页 |
·结果 | 第45页 |
·讨论 | 第45-50页 |
·萃取效果 | 第45-46页 |
·萃取次数 | 第46-47页 |
·不同蛋白含量裂解液的破乳萃取条件 | 第47-48页 |
·高低两种含量内标的萃取率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筛选平台的初步建立 | 第50-59页 |
·前言 | 第5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0-53页 |
·试药、试剂与材料 | 第50-51页 |
·仪器 | 第51-52页 |
·溶液的配制及样品的制备 | 第52-53页 |
·筛选平台的初步建立 | 第53页 |
·结果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9页 |
·测定平台的建立 | 第54-55页 |
·底物浓度选择 | 第55页 |
·中药筛选物 | 第55-56页 |
·筛选实验结果 | 第56-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