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家庭农场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Y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5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及目标第9-10页
        1.2.1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2 研究目标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第10-21页
        1.3.1 国内研究第10-20页
        1.3.2 国外研究第20-21页
    1.4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1 研究重点第21页
        1.4.2 研究难点第21-22页
        1.4.3 可能的创新点第22页
    1.5 研究方案第22-25页
        1.5.1 研究技术线路框架图第22-23页
        1.5.2 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2章 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理论分析第25-30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25-26页
        2.1.1 家庭农场的定义第25页
        2.1.2 家庭农场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定义第25-26页
    2.2 理论依据第26-30页
        2.2.1 农户行为理论第26-27页
        2.2.2 需求与供给理论第27-28页
        2.2.3 公共产品理论第28-30页
第3章 Y市家庭农场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第30-39页
    3.1 Y市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基本概况第30-32页
        3.1.1 Y市家庭农场发展概况第30-31页
        3.1.2 Y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第31-32页
    3.2 Y市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实证研究第32-35页
        3.2.1 家庭农场的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的内容第33-34页
        3.2.2 Y市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服务需求满足情况第34-35页
    3.3 Y市家庭农场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3.3.1 家庭农场的农业科技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第35-36页
        3.3.2 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单一第36页
        3.3.3 农业科技服务内容科技含量不高第36-37页
        3.3.4 农业科技服务渠道少第37页
    3.4 影响Y市家庭农场的农业科技服务供需矛盾的因素第37-39页
        3.4.1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第37-38页
        3.4.2 社会经济约束较大第38页
        3.4.3 家庭农场自身发展不足第38-39页
第4章 国内外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及启示第39-47页
    4.1 国外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第39-42页
        4.1.1 美国政府主导模式第39-40页
        4.1.2 法国非政府主导模式第40-41页
        4.1.3 日本政府、农协双轨模式第41-42页
    4.2 国外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启示第42-43页
        4.2.1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协调作用第42页
        4.2.2 完善企业与家庭农场的利益联结机制第42页
        4.2.3 突出农民组织的服务中介作用第42-43页
    4.3 国内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第43-46页
        4.3.1 上海松江模式第43-44页
        4.3.2 武汉模式第44-45页
        4.3.3 宁波模式第45-46页
    4.4 国内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启示第46-47页
        4.4.1 提高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第46页
        4.4.2 调动农业技术推广站服务积极性第46页
        4.4.3 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能力第46-47页
第5章 完善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第47-52页
    5.1 家庭农场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架构第47-49页
    5.2 推进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第49-52页
        5.2.1 完善政府部门的“一主”作用第49页
        5.2.2 发展“多元”的农业科技服务主体第49-50页
        5.2.3 提高学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供给能力第50页
        5.2.4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基础服务功能第50页
        5.2.5 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第50-51页
        5.2.6 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中介作用第51页
        5.2.7 充分发挥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补充作用第51-52页
结束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
下一篇:德清县现代农业综合体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