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8页 |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三、本文基本思路及逻辑结构 | 第14-15页 |
| (一)基本思路 | 第14-15页 |
| (二)逻辑结构 | 第15页 |
| 四、本文的特点与不足 | 第15-18页 |
| (一)特点 | 第15-16页 |
| 1.选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 2.透过事实与案例分析离岸公司所存在的风险 | 第16页 |
| 3.结合数据与图表进行分析 | 第16页 |
| (二)不足 | 第16-18页 |
| 1.对实证与案例的分析与研究略显不足 | 第17页 |
| 2.外文资料的收集比较缺乏 | 第17页 |
| 3.理论研究不到位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离岸公司的基本理论 | 第18-22页 |
| 一、离岸公司的概念 | 第18-19页 |
| 二、离岸公司的特征 | 第19-20页 |
| 三、离岸公司的分类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案例透视:离岸公司实践中的问题 | 第22-28页 |
| 一、案例 | 第22-24页 |
| (一)离岸金融交易信息泄密事件 | 第22-23页 |
| (二)瑞士银行的改革 | 第23-24页 |
| 二、实践中的问题 | 第24-28页 |
| (一)注册等信息缺乏公开度与透明度,导致税收的大量流失 | 第25页 |
| (二)事前审核的缺位导致登记制度存在严重隐患 | 第25-26页 |
| (三)不良的竞争容易导致金融垄断的滋生 | 第26页 |
| (四)各主体间的贸易摩擦与冲突容易造成管辖权纠纷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离岸公司法律监管的可行性分析 | 第28-32页 |
| 一、立法技术的完善与成熟 | 第28页 |
| 二、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 | 第28-29页 |
| 三、全球法治合作的不断加强 | 第29-30页 |
| 四、权利机构分工的合理化 | 第30页 |
| 五、法律人法治素养的不断提高 | 第30-31页 |
| 六、与我国的法治环境吻合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离岸公司法律监管的现状及域外经验 | 第32-44页 |
| 一、我国对离岸公司及其运作的监管现状 | 第32-39页 |
| (一)行政规章 | 第32-35页 |
| 1.75号文 | 第32-33页 |
| 2.10号文 | 第33-34页 |
| 3.37号文 | 第34-35页 |
| (二)其他的特殊规定 | 第35-39页 |
| 1.在反避税方面的规定 | 第35-36页 |
| 2.对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相关规制 | 第36页 |
| 3.关于离岸公司境外上市的法律规制 | 第36-39页 |
| 二、域外监管及经验 | 第39-44页 |
| (一)国际组织对离岸公司监管的法律回应 | 第39-41页 |
| 1.联合国经合组织 | 第39-40页 |
| 2.欧盟 | 第40-41页 |
| (二)外国的法律规制 | 第41-44页 |
| 1.美国的法律监管 | 第41-43页 |
| 2.澳大利亚的法律监管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完善我国离岸公司法律监管的思考 | 第44-54页 |
| 一、政府部门加强管理,从法治角度完善监管机制 | 第44-50页 |
| (一)加强金融当局的监管,细化分工 | 第44-45页 |
| (二)完善离岸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 第45页 |
| (三)完善离岸公司税收管理制度 | 第45-47页 |
| (四)加强外汇管理和对国有资产的监管 | 第47-48页 |
| (五)规范证券市场,强化强制性信息报告义务 | 第48页 |
| (六)探索将离岸公司法并入三资法或单独立法的模式 | 第48-49页 |
| (七)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反离岸避税的信息交换 | 第49页 |
| (八)积极引导与健全海外投资主体的管理体制 | 第49-50页 |
| (九)加强协调和处理涉及离岸公司的管辖权纠纷 | 第50页 |
| 二、企业内部加强自律,完善自我监督 | 第50-52页 |
| (一)引入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 第50-51页 |
| (二)制定海外投资规划,加强离岸公司内部商业风险控制 | 第51-52页 |
| 三、完善民间组织职能,提升人才法治素养 | 第52-54页 |
| (一)完善非讼程序,展现非讼职能 | 第52页 |
|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进出.商会的推动作用 | 第52-53页 |
|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素质 | 第53-54页 |
| 结语 | 第54-55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