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历史上的爆炸事件 | 第13页 |
1.1.2 型钢混凝土柱简介 | 第13-14页 |
1.1.3 爆炸冲击波简介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爆炸荷载的简化方法 | 第16-17页 |
1.3.2 有限元模型 | 第17页 |
1.3.3 结构构件抗爆性能 | 第17-18页 |
1.3.4 破坏模式 | 第18页 |
1.3.5 损伤评估 | 第18-1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0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爆炸冲击波荷载与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21-36页 |
2.1 爆炸荷载简介 | 第21-23页 |
2.1.1 爆炸现象概述 | 第26页 |
2.1.2 爆炸分类 | 第26-27页 |
2.1.3 主要影响因素 | 第27-23页 |
2.2 爆炸冲击波基本特征 | 第23-25页 |
2.2.1 爆炸冲击波超压 | 第28-29页 |
2.2.2 爆炸相似定律 | 第29-25页 |
2.3 爆炸荷载经验公式 | 第25-32页 |
2.3.1 经验公式简介 | 第25-31页 |
2.3.2 爆炸荷载简化 | 第31-32页 |
2.4 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ANSYS/LS-DYNA简介 | 第32-33页 |
2.4.1 LS-DYNA程序的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2.4.2 LS-DYNA程序分析的一般流程 | 第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型钢混凝土柱抗爆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58页 |
3.1 基本假定 | 第36页 |
3.2 材料模型 | 第36-41页 |
3.2.1 钢材的材料模型 | 第36-38页 |
3.2.2 混凝土的材料模型 | 第38-40页 |
3.2.3 钢与混凝土交界面处理 | 第40-41页 |
3.2.4 单元失效准则 | 第41页 |
3.3 型钢混凝土柱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1-43页 |
3.3.1 爆炸冲击荷载 | 第41-42页 |
3.3.2 计算模型 | 第42页 |
3.3.3 有限元模型 | 第42-43页 |
3.4 不同影响因素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43-56页 |
3.4.1 混凝土强度影响 | 第43-46页 |
3.4.2 型钢截面形式影响 | 第46-50页 |
3.4.3 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影响 | 第50-53页 |
3.4.4 型钢混凝土柱高度影响 | 第53-56页 |
3.5 正应力分布分析 | 第56-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型钢混凝土柱破坏模式分析 | 第58-80页 |
4.1 分析前说明 | 第58-59页 |
4.1.1 计算模型 | 第58-59页 |
4.1.2 有限元模型 | 第59页 |
4.1.3 材料模型 | 第59页 |
4.2 型钢混凝土柱破坏模式分析 | 第59-68页 |
4.2.1 动力响应分析 | 第60-64页 |
4.2.2 主要破坏模式分析 | 第64-68页 |
4.3 剪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 第68-72页 |
4.4 型钢混凝土柱损伤评估方法 | 第72-76页 |
4.4.1 损伤程度评估指标 | 第72-73页 |
4.4.2 确定损伤评估等级 | 第73-76页 |
4.5 工程应用算例 | 第76-78页 |
4.5.1 工程概述 | 第76页 |
4.5.2 型钢混凝土柱模型建立 | 第76-78页 |
4.5.3 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4页 |
5.1 结论 | 第80-81页 |
5.2 创新点摘要 | 第81页 |
5.3 展望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