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复合材料薄壁结构的耐撞性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复合材料薄壁结构的破坏模型研究 | 第14-16页 |
1.3 现存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复合材料强度理论与渐进损伤模型 | 第18-38页 |
2.1 复合材料相关力学知识 | 第18-19页 |
2.2 复合材料吸能结构的层内损伤演化 | 第19-28页 |
2.2.1 损伤本构关系 | 第20-21页 |
2.2.2 初始失效准则 | 第21-24页 |
2.2.3 损伤传播 | 第24-27页 |
2.2.4 材料最终失效 | 第27-28页 |
2.3 复合材料层间损伤演化 | 第28-34页 |
2.3.1 Traction-separation本构关系 | 第29页 |
2.3.2 初始失效准则 | 第29-30页 |
2.3.3 损伤传播 | 第30-33页 |
2.3.4 层间材料失效 | 第33-34页 |
2.4 耐撞性评估准则 | 第34-35页 |
2.5 用户材料子程序VUMAT | 第35-37页 |
2.5.1 基于连续损伤本构模型的VUAMT算法推导过程 | 第35-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基于不同吸能结构的渐进损伤模型验证 | 第38-51页 |
3.1 案例一:编织复合材料波纹板冲击 | 第38-43页 |
3.1.1 样本 | 第38-39页 |
3.1.2 试验 | 第39-40页 |
3.1.3 有限元模型及其分析验证 | 第40-43页 |
3.2 案例二:单向复合材料波纹板冲击 | 第43-45页 |
3.2.1 样本 | 第43页 |
3.2.2 试验 | 第43-44页 |
3.2.3 有限元模型及其分析验证 | 第44-45页 |
3.3 案例三:编织复合材料方管冲击 | 第45-50页 |
3.3.1 样本 | 第45-46页 |
3.3.2 试验 | 第46-47页 |
3.3.3 有限元模型及其分析验证 | 第47-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编织复合材料波纹板结构的耐撞性研究 | 第51-56页 |
4.1 层数对耐撞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 高度对耐撞性的影响 | 第52页 |
4.3 触发机制研究 | 第52-55页 |
4.3.1 触发类型对耐撞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2 倒角触发角度对耐撞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复合材料波纹板的铺层顺序与其吸能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 第56-71页 |
5.1 单向复合材料波纹板的铺层顺序对其吸能特性的影响 | 第56-62页 |
5.1.1 铺层族[0_n/90_m/0_n]中90°纤维的百分比 | 第56-57页 |
5.1.2 铺层族[0_n/45_m/0_n]中45°纤维的百分比 | 第57-59页 |
5.1.3 铺层族[04/θ_4/0_4]中θ的纤维角度 | 第59-60页 |
5.1.4 铺层族[θ/(θ-90)]_(3S)中θ的纤维角度 | 第60-61页 |
5.1.5 铺层族[±θ]_(3S)中θ的纤维角度 | 第61-62页 |
5.2 编织复合材料波纹板的铺层顺序对其吸能特性的影响 | 第62-68页 |
5.2.1 铺层族[0_n/90_m/0_n]中90°纤维的百分比 | 第62-63页 |
5.2.2 铺层族[0n/45_m/0_n]中45°纤维的百分比 | 第63-64页 |
5.2.3 铺层族[0_3/θ_2/0_3]中θ的纤维角度 | 第64-65页 |
5.2.4 铺层族[θ/(θ-90)]_(2S)中θ的纤维角度 | 第65-66页 |
5.2.5 铺层族[±θ]_(2S)中0的纤维角度 | 第66-68页 |
5.3 吸能结构设计 | 第68-70页 |
5.3.1 单向复合材料波纹板 | 第68-69页 |
5.3.2 编织复合材料波纹板 | 第69-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