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1 中期预算的优势研究 | 第15-16页 |
1.2.2 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启示研究 | 第16-17页 |
1.2.3 我国实行中期预算的研究 | 第17页 |
1.2.4 中期预算的技术路径研究 | 第17页 |
1.2.5 文献评价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5 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中期预算的理论分析和我国的实践探索 | 第22-39页 |
2.1 中期预算的概念 | 第22-23页 |
2.2 中期预算与年度预算的比较 | 第23-25页 |
2.2.1 编制视角和风险意识 | 第23页 |
2.2.2 与政策的联结和预算偏离度 | 第23-24页 |
2.2.3 资源总量的控制和绩效动机 | 第24页 |
2.2.4 编制程序与实际执行的匹配度 | 第24-25页 |
2.2.5 预算信息透明度和财政纪律监督 | 第25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2.3.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6-27页 |
2.3.3 “公地悲剧”模型 | 第27页 |
2.3.4 “选民的理性无知”模型 | 第27-28页 |
2.4 中期预算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 第28-34页 |
2.4.1 中期预算的目标和原则 | 第28-30页 |
2.4.2 推行中期预算的意义 | 第30-31页 |
2.4.3 中期预算的实现途径 | 第31-34页 |
2.5 我国中期预算试点改革情况 | 第34-39页 |
2.5.1 “一省一市一县”的试点改革 | 第34-35页 |
2.5.2 试点改革取得的成效 | 第35-37页 |
2.5.3 试点改革的主要问题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国外中期预算改革的实践分析 | 第39-55页 |
3.1 国外中期预算改革的具体内容 | 第39-52页 |
3.1.1 国外中期预算改革的主要背景 | 第39-40页 |
3.1.2 OCED成员国中期预算编制方法 | 第40-41页 |
3.1.3 各国中期预算约束形式的比较 | 第41-42页 |
3.1.4 国外关于中期预算编制技术的发展 | 第42-44页 |
3.1.5 美国中长期预算概况实例 | 第44-52页 |
3.2 国外中期预算改革的经验启示 | 第52-55页 |
3.2.1 政治上的重视和立法支持 | 第52页 |
3.2.2 建立成熟的技术体系 | 第52-53页 |
3.2.3 加强预算与政策规划的双向联结 | 第53-54页 |
3.2.4 预算发展与国情和财政管理水平相适应 | 第54页 |
3.2.5 预算信息透明度的延伸 | 第54-55页 |
第四章 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预算改革的现状分析 | 第55-71页 |
4.1 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概况 | 第55-57页 |
4.1.1 机构介绍 | 第55-56页 |
4.1.2 预算管理概况 | 第56页 |
4.1.3 预算特点 | 第56-57页 |
4.2 改革的必要性和过渡期 | 第57-64页 |
4.2.1 年度预算管理的弊端 | 第57-59页 |
4.2.2 向中期预算转变的必要性 | 第59-60页 |
4.2.3 改革的过渡期及已实现的中期管理措施 | 第60-64页 |
4.3 现存的问题分析 | 第64-68页 |
4.3.1 预算管理目标不清晰和管理理念年度化 | 第64-65页 |
4.3.2 总量限额控制力强和具体项目编制准确度待提高 | 第65页 |
4.3.3 与事业发展规划的双向联结设计不到位 | 第65-66页 |
4.3.4 中期预算绩效评价效应尚未显现 | 第66-67页 |
4.3.5 中期信息缺乏公开依据 | 第67页 |
4.3.6 与年度预算衔接的基础不扎实 | 第67-68页 |
4.4 相关支撑体系分析 | 第68-71页 |
4.4.1 缺少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 第68-69页 |
4.4.2 缺乏技术支持 | 第69-71页 |
第五章 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预算改革的推进思路 | 第71-79页 |
5.1 推进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71-72页 |
5.1.1 转变思路与强化改革动力 | 第71页 |
5.1.2 前瞻性和稳健发展统筹兼顾 | 第71-72页 |
5.1.3 以制度为保障和以技术为突破 | 第72页 |
5.2 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 第72-79页 |
5.2.1 明确现阶段改革目标 | 第72页 |
5.2.2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 第72-73页 |
5.2.3 建立事业发展规划和中期支出规划互为前提的联结机制 | 第73页 |
5.2.4 探索建立有效的技术体系和选择适用的参数 | 第73-74页 |
5.2.5 提高滚动项目入库质量和中长期规划意识 | 第74页 |
5.2.6 促进中期财政规划和预算绩效管理尽快融合 | 第74-75页 |
5.2.7 全方位的动态监控 | 第75-76页 |
5.2.8 过渡期中期财政规划支出框架要素的设计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