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 重金属的污染现状 | 第18-22页 |
1.2.1 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 | 第18-19页 |
1.2.2 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 | 第19-20页 |
1.2.3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 | 第20-21页 |
1.2.4 不同基因型水稻吸收镉的差异 | 第21-22页 |
1.3 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 | 第22-24页 |
1.3.1 物理修复 | 第22-23页 |
1.3.2 化学修复 | 第23页 |
1.3.3 生物修复 | 第23-24页 |
1.4 硫与细胞氧化还原体系 | 第24-26页 |
1.4.1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第25页 |
1.4.2 过氧化物酶 | 第25页 |
1.4.3 过氧化氢酶 | 第25-26页 |
1.5 硅与重金属的亚细胞分布 | 第26-27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2.1.1 供试水稻 | 第30页 |
2.1.2 供试土壤 | 第30页 |
2.2 处理设置 | 第30-31页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31-33页 |
2.3.1 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测定 | 第31页 |
2.3.2 水稻土中镉的五种形态测定 | 第31-32页 |
2.3.3 非蛋白巯基(NPT)物质含量测定 | 第32页 |
2.3.4 细胞中镉的亚细胞分布测定 | 第32页 |
2.3.5 水稻根、茎、叶及籽实中镉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硫、硅对土壤中镉形态转化及有效态镉含量的影响 | 第34-40页 |
3.1 硫硅配施对土壤中镉有效态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 土壤中镉五种形态的分配关系 | 第35-38页 |
3.2.1 土壤中交换态镉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3.2.2 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镉含量变化 | 第36-37页 |
3.2.3 土壤中其他稳定形态镉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3.3 讨论 | 第38-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硫、硅对水稻体内NPT含量影响 | 第40-43页 |
4.1 硫、硅对水稻茎、叶中非蛋白巯基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 讨论 | 第41-42页 |
4.3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不同硫、硅条件下镉的亚细胞分布 | 第43-47页 |
5.1 硫、硅对两品种水稻各部位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 第43-45页 |
5.2 讨论 | 第45-46页 |
5.3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硫、硅对镉在水稻体内分布转运的影响 | 第47-53页 |
6.1 水稻各部位镉的分布 | 第47-50页 |
6.1.1 两品种水稻根部镉含量变化 | 第47-48页 |
6.1.2 两品种水稻茎、叶部镉含量变化 | 第48页 |
6.1.3 两品种水稻籽实中镉含量变化 | 第48-50页 |
6.2 两品种水稻转运系数的变化 | 第50页 |
6.3 讨论 | 第50-52页 |
6.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七章 镉在水稻体内迁移、积累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5页 |
7.1 水稻籽实中镉含量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 | 第53-54页 |
7.2 籽实镉含量与硫、硅施用量的关系 | 第54页 |
7.3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