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分析我国个人信贷中蕴含的风险及其应对方法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进展状况第12-15页
        1.3.1 国内发展以及相应的探讨第12-13页
        1.3.2 国外的发展及相应的研究第13-14页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简评第14-15页
    1.4 个人信贷第15-21页
        1.4.1 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第16-17页
        1.4.2 个人信贷业务分类第17-18页
        1.4.3 个人信贷业务流程第18页
        1.4.4 个人信贷业务的地位第18-19页
        1.4.5 个人信贷业务的作用第19-21页
2 个人信贷风险的分类与产生的原因第21-31页
    2.1 个人信贷风险分类第21-25页
        2.1.1 市场风险第21-22页
        2.1.2 信用风险第22-23页
        2.1.3 法律风险第23-24页
        2.1.4 操作风险第24-25页
    2.2 个人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第25-27页
        2.2.1 借贷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第26页
        2.2.2 经营理念错位第26-27页
        2.2.3 任务考核的压力过大第27页
        2.2.4 贷后的管理不到位第27页
    2.3 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第27-29页
        2.3.1 风险识别第28页
        2.3.2 风险计量第28页
        2.3.3 风险监测第28页
        2.3.4 风险控制第28-29页
    2.4 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第29-31页
        2.4.1 信用脆弱理论第29页
        2.4.2 预期收入理论第29页
        2.4.3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9-31页
3 案例分析-X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现状第31-35页
    3.1 X商业银行现状分析第31页
    3.2 X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现状第31-32页
    3.3 X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特点第32-33页
        3.3.1 增长速度快,规模不断扩张第32页
        3.3.2 信贷产品日益丰富,体系不断完善第32-33页
        3.3.3 个人住房信贷居于主导地位第33页
    3.4 个人信贷业务产品结构近期的新变化第33-34页
    3.5 对X商业银行的小结第34-35页
4 基于Logistic回归方法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构建第35-45页
    4.1 Logistic回归模型原理介绍第35-36页
        4.1.1 建立一般线性模型第35页
        4.1.2 对P进行Logistic变换,以简化模型第35页
        4.1.3 极大似然估计第35-36页
    4.2 评分模型的构建第36-44页
        4.2.1 候选指标第36页
        4.2.2 变量指标初步筛选第36-39页
        4.2.3 指标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第39-41页
        4.2.4 SPSS运算结果第41-42页
        4.2.5 个人信用评分结果第42-44页
        4.2.6 实证结果第44页
    4.3 结论及建议第44-45页
5 个人信贷风险评价方法第45-51页
    5.1 个人信贷博弈过程以及模型假设第45-47页
        5.1.1 个人信贷博弈存在的三个过程第45-46页
        5.1.2 个人信贷博弈的前提假设第46-47页
    5.2 个人信贷过程风险控制博弈分析第47-49页
    5.3 个人信贷博弈模型的结论第49页
    5.4 个人信贷博弈模型的优缺点第49-51页
6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第51-57页
    6.1 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发挥作用的外部环境第51-54页
        6.1.1 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第51页
        6.1.2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第51-52页
        6.1.3 健全法制,推进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第52-53页
        6.1.4 转变观念,建立起良好的个人信贷风险的管理文化第53页
        6.1.5 建立道德风险预警机制第53-54页
    6.2 强化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内部管理第54-57页
        6.2.1 建立科学个人客户信用评价标准,加快银行体系个人信用管理建设第54页
        6.2.2 建立合作方的准入和动态管理机制第54-55页
        6.2.3 提高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第55页
        6.2.4 重视IT技术的应用第55-56页
        6.2.5 加大市场的营销力度,提高服务的能力第56-57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创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