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铝合金 | 第10-12页 |
1.1.1 超高强铝合金的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1.1.2 超高强铝合金的合金元素 | 第11-12页 |
1.2 回复与再结晶 | 第12-14页 |
1.2.1 回复 | 第12页 |
1.2.2 动态回复 | 第12-13页 |
1.2.3 再结晶 | 第13页 |
1.2.4 动态再结晶 | 第13页 |
1.2.5 动态再结晶分类 | 第13-14页 |
1.2.6 再结晶形核机制 | 第14页 |
1.3 铝合金的强化 | 第14-17页 |
1.3.1 固溶强化 | 第14页 |
1.3.2 加工硬化 | 第14-15页 |
1.3.3 细晶强化 | 第15页 |
1.3.4 时效强化 | 第15-17页 |
1.3.4.1 时效析出相 | 第15-16页 |
1.3.4.2 时效工艺 | 第16-17页 |
1.4 铝合金的加工 | 第17页 |
1.5 物理模拟 | 第17-21页 |
1.5.1 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 第18页 |
1.5.2 金属高温塑性变形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3 超高强铝合金高温变形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5.4 7075铝合金高温变形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6 数值模拟 | 第21页 |
1.6.1 金属塑性成形数值模拟的有限元方法 | 第21页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7075铝合金压缩变形微观组织 | 第22-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23-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3.1 等温压缩试验 | 第24-25页 |
2.3.2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5-26页 |
2.4 变形条件对7075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26-31页 |
2.4.1 应变速率对7075铝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26-28页 |
2.4.2 变形温度对7075铝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28-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7075铝合金固溶时效处理 | 第32-39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3.1.1 固溶时效处理 | 第32-33页 |
3.1.2 硬度测试 | 第33页 |
3.2 变形条件对合金固溶时效组织的影响 | 第33-37页 |
3.2.1 温度对7075铝合金固溶时效组织的影响 | 第33-37页 |
3.3 变形对硬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7075铝合金流变应力本构方程 | 第39-47页 |
4.1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 第39-41页 |
4.2 流变应力本构方程 | 第41-46页 |
4.2.1 本构关系模型 | 第41-42页 |
4.2.2 本构方程 | 第42-43页 |
4.2.3 流变应力与应变速率的关系 | 第43-44页 |
4.2.4 流变应力与温度的关系 | 第44-45页 |
4.2.5 Z参数 | 第45-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7075铝合金压缩变形的数值模拟 | 第47-57页 |
5.1 DEFORM软件概述 | 第47页 |
5.2 建立模型 | 第47-49页 |
5.2.1 物体设置 | 第47-48页 |
5.2.2 模拟设置 | 第48-49页 |
5.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9-56页 |
5.3.1 等效应变分布 | 第49-52页 |
5.3.2 等效应力分布 | 第52-54页 |
5.3.3 损坏预测 | 第54页 |
5.3.4 载荷图 | 第54-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