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

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及运行体系研究--以河北野三坡为例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绪论第12-24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文献综述第14-21页
     ·国内低碳旅游研究综述第14-19页
     ·国外低碳旅游研究综述第19-21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1-22页
     ·研究内容第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技术路线图第22-24页
2 低碳旅游概念体系第24-30页
   ·概念界定第24页
   ·概念辨析第24-27页
     ·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第24-25页
     ·低碳旅游属性与相关概念辨析第25-27页
   ·其他相关概念第27-30页
     ·碳汇第27-28页
     ·碳足迹第28页
     ·碳中和(碳补偿)第28-29页
     ·碳税第29-30页
3 我国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第30-40页
   ·我国低碳旅游发展现状第30-32页
   ·低碳旅游必要性分析第32-36页
     ·从国际形势角度第32-34页
     ·从国内环境角度第34-36页
   ·低碳旅游可行性分析第36-40页
     ·公共政策支持第36-37页
     ·科学技术支持第37-38页
     ·社会舆论支持第38-40页
4 低碳旅游模式的构建第40-52页
   ·低碳旅游模式的内涵第40页
   ·低碳旅游模式的要素第40-42页
     ·政府第40-41页
     ·旅游经营者第41页
     ·旅游者第41-42页
   ·低碳旅游模式构建原则第42-43页
     ·协调性原则第42页
     ·稳定性原则第42页
     ·可操作性原则第42-43页
     ·可复制性原则第43页
   ·低碳旅游模式的结构第43-51页
     ·层次分析第44-45页
     ·结构分析第45-51页
   ·低碳旅游模式的目标第51-52页
     ·经济目标第51页
     ·社会目标第51页
     ·环境目标第51-52页
5 低碳旅游模式的运行第52-66页
   ·低碳旅游运作模型第52-55页
   ·低碳旅游运作机制第55-64页
     ·政府宏观调控保障机制第55-58页
     ·企业共建机制第58-63页
     ·公众参与机制第63-64页
   ·模式的运行原则第64-66页
     ·协作原则第64-65页
     ·反馈原则第65页
     ·可更新原则第65-66页
6 野三坡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探讨第66-78页
   ·基本情况概述第66-69页
     ·地理位置第66-67页
     ·资源禀赋第67-69页
   ·发展低碳旅游的优势与劣势第69-71页
     ·发展优势第69-70页
     ·劣势与不足第70-71页
   ·野三坡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第71-78页
     ·发展低碳旅游必要性分析第71-72页
     ·野三坡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第72-74页
     ·野三坡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运行第74-78页
7 结论及思考第78-82页
   ·结论第78-79页
   ·思考第79-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作者简历第86-9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旅游区规划方法研究
下一篇:城市湿地公园开发模式研究--Taking Nanhu Wetland Park in Tangshan as an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