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论文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6-17页
    1.3 论文的整体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7-19页
        1.3.1 论文的整体思路第17-19页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9页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第20-31页
    2.1 研究基础第20-23页
        2.1.1 国有工业企业的内涵与特征第20页
        2.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第20-22页
        2.1.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第22页
        2.1.4 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第22-23页
    2.2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状况与比较分析第23-26页
        2.2.1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发展现状第23-24页
        2.2.2 国内其他区域国有工业企业发展状况第24-25页
        2.2.3 借鉴与启发第25-26页
    2.3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状态分析第26-30页
        2.3.1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第26-27页
        2.3.2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7-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评价研究第31-56页
    3.1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1-32页
    3.2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整体思路和评价依据第32-36页
        3.2.1 整体思路第32页
        3.2.2 评价依据第32-36页
    3.3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第36-39页
        3.3.1 评价模型的选择第36-37页
        3.3.2 评价指标的选择第37-39页
    3.4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评价第39-54页
        3.4.1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初始模型第39-40页
        3.4.2 相关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第40-44页
        3.4.3 东北老工业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第44-51页
        3.4.4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比较分析第51-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4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路径研究第56-67页
    4.1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整体思路与原则第56-57页
        4.1.1 核心竞争力提升整体思路第56页
        4.1.2 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的构建原则第56-57页
    4.2 辽宁省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第57-61页
        4.2.1 辽宁省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发展存在优势和不足第57-59页
        4.2.2 辽宁省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第59-61页
    4.3 黑龙江省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第61-63页
        4.3.1 黑龙江省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第61-62页
        4.3.2 黑龙江省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第62-63页
    4.4 吉林省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第63-65页
        4.4.1 吉林省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第63-64页
        4.4.2 吉林省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第64-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5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的实施保障第67-73页
    5.1 企业的内部保障第67-69页
        5.1.1 确立合理的目标,实施目标化管理第67-68页
        5.1.2 正确的制定企业战略第68-69页
        5.1.3 建立区域性企业信息平台第69页
    5.2 政府的协调保障第69-70页
        5.2.1 政府提供资源保障第69页
        5.2.2 协调多方合作第69-70页
        5.2.3 协调供给侧、区域平衡发展第70页
    5.3 市场的外部保障第70-72页
        5.3.1 开放区域市场第70-71页
        5.3.2 完善市场体系第71页
        5.3.3 完善市场人才机制第71-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录第82-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新网络知识转移、双元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网络特征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