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菲涅尔带走时层析反演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 第13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反射波射线追踪正演方法研究 | 第15-31页 |
2.1 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 第15-16页 |
2.1.1 透射、反射定律 | 第15页 |
2.1.2 惠更斯原理 | 第15-16页 |
2.1.3 费马原理 | 第16页 |
2.1.4 互易原理 | 第16页 |
2.2 旅行时射线追踪方法 | 第16-25页 |
2.2.1 程函方程有限差分方法 | 第17-19页 |
2.2.2 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 | 第19-25页 |
2.3 分区多步旅行时线性插值射线追踪反射波模拟 | 第25-30页 |
2.3.1 模型离散化 | 第25-26页 |
2.3.2 模型分区 | 第26-27页 |
2.3.3 多步计算 | 第27-29页 |
2.3.4 层状介质反射波模拟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反射菲涅尔带正演方法研究 | 第31-42页 |
3.1 第一菲涅尔带定义 | 第31-35页 |
3.1.1 第一菲涅尔带 | 第31-32页 |
3.1.2 菲涅尔体 | 第32-33页 |
3.1.3 二维菲涅尔带的数学定义 | 第33-35页 |
3.2 菲涅尔带的计算方法 | 第35-38页 |
3.2.1 旁轴法求菲涅尔带 | 第35-36页 |
3.2.2 筛选法求菲涅尔带 | 第36-38页 |
3.3 理论模型菲涅尔带的计算 | 第38-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地震反射菲涅尔带层析成像反演方法 | 第42-62页 |
4.1 射线旅行时层析反演基本理论 | 第42-45页 |
4.2 反射菲涅尔带层析反演方法 | 第45-48页 |
4.3 层析反演的常用算法 | 第48-54页 |
4.3.1 代数重建算法(ART) | 第48-50页 |
4.3.2 最小二乘共轭梯度法(LSCG) | 第50页 |
4.3.3 瞬时迭代重建法(SIRT) | 第50-52页 |
4.3.4 正交分解最小二乘法(LSQR) | 第52-54页 |
4.4 正则化技术 | 第54-56页 |
4.5 模型试算 | 第56-59页 |
4.5.1 三层起伏模型 | 第56-57页 |
4.5.2 修改的中原模型 | 第57-59页 |
4.6 多频联合的反射菲涅尔带层析 | 第59-61页 |
4.7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