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1 激素调控植物分枝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2 独脚金内酯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独脚金内酯化学特性简介 | 第10页 |
1.2.2 独脚金内酯的分泌及其抑制分枝作用机理 | 第10-12页 |
1.3 竹子地下茎侧芽萌发及生长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环境因素(营养物质、温度)调控竹子地下茎侧芽萌发及生长 | 第12-13页 |
1.3.2 激素调控竹子地下茎侧芽萌发及生长 | 第13-14页 |
1.3.3 绿竹试管苗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 第14页 |
1.4 植物叶片衰老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4.1 叶片衰老过程中的激素调节 | 第15-16页 |
1.4.2 独脚金内酯促进叶片衰老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2 独脚金内酯对绿竹幼苗生长及笋芽增殖的影响 | 第17-26页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17-19页 |
2.1.2.1 GR24对绿竹幼苗的处理 | 第17-18页 |
2.1.2.2 分枝长度及粗度测量方法 | 第18页 |
2.1.2.3 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 第18页 |
2.1.2.4 Fv/Fm值测定 | 第18-19页 |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9-24页 |
2.2.1 GR24对绿竹幼苗分枝数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2 GR24对绿竹幼苗分枝伸长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3 GR24对绿竹幼苗分枝增粗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4 GR24对绿竹幼苗鲜重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5 GR24对绿竹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3页 |
2.2.6 GR24对绿竹幼苗的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 讨论 | 第24-26页 |
3 独脚金内酯处理对绿竹芽基因转录影响分析 | 第26-38页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3.1.1 测序样本准备 | 第26页 |
3.1.2 RNA提取检测与cDNA文库构建及高通量测序方法 | 第26-27页 |
3.1.2.1 RNA提取与检测方法 | 第26页 |
3.1.2.2 cDNA文库构建和高通量测序方法 | 第26-27页 |
3.1.3 数据过滤方法及分析流程 | 第27-30页 |
3.1.3.1 数据过滤方法 | 第27-28页 |
3.1.3.2 数据分析流程 | 第28-29页 |
3.1.3.3 差异表达分析方法 | 第29页 |
3.1.3.4 Unigene功能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3.2 数据分析结果 | 第30-36页 |
3.2.1 Unigene组装和功能注释结果 | 第30-31页 |
3.2.2 差异表达分析结果 | 第31-32页 |
3.2.3 GO功能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3.2.4 KEGG pathway分析结果 | 第33-34页 |
3.2.5 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 第34-36页 |
3.2.5.1 独脚金内酯感知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上调 | 第34-35页 |
3.2.5.2 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上调 | 第35页 |
3.2.5.3 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显著 | 第35-36页 |
3.3 讨论 | 第36-38页 |
4 独脚金内酯对绿竹叶片衰老的影响 | 第38-49页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38-39页 |
4.1.1.1 试验材料的处理 | 第38-39页 |
4.1.1.2 试验试剂 | 第39页 |
4.1.1.3 培养方法 | 第39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4.1.2.1 各处理体系 | 第39-40页 |
4.1.2.2 叶绿素含量及Fv/Fm值测定 | 第40页 |
4.1.2.3 台盼蓝染色法 | 第40-4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4.2.1 GR24可以促进黑暗下绿竹离体叶片的衰老 | 第41-43页 |
4.2.2 糖可以抑制黑暗下独脚金内酯对绿竹离体叶片的衰老诱导 | 第43-48页 |
4.3 讨论 | 第48-4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