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共生保护研究--以铜川药王山庙会及其建筑环境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第12-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2 论文框架第13-16页
2 药王山庙会(文化)研究第16-44页
    2.1 庙会相关知识浅析第16-32页
        2.1.1 民俗及民俗学第16-20页
        2.1.2 我国庙会概述第20-30页
        2.1.3 庙会文化第30-32页
    2.2 药王山庙会的历史发展脉络第32-41页
        2.2.1 药王山庙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第32-35页
        2.2.2 药王山庙会的当今内容第35-41页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药王山庙会第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4页
3 药王山庙会建筑空间环境研究第44-96页
    3.1 药王山(风景区)历史地理信息第44-48页
        3.1.1 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第44-46页
        3.1.2 历史沿革与人文背景第46-48页
    3.2 药王山总体空间布局分析第48-68页
        3.2.1 入口第48-49页
        3.2.2 通元桥第49-50页
        3.2.3 南庵第50-60页
        3.2.4 北洞第60-67页
        3.2.5 摩崖造像第67-68页
    3.3 药王山庙会朝拜和展演路径分析第68-70页
    3.4 药王大殿建筑群单体建筑分析第70-82页
        3.4.1 平面布局第70-72页
        3.4.2 建筑风格第72页
        3.4.3 建筑形制第72-80页
        3.4.4 建筑功能第80页
        3.4.5 建筑装饰第80-81页
        3.4.6 建筑特点第81-82页
    3.5 药王大殿建筑群空间构成分析第82-91页
        3.5.1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浅析第82-88页
        3.5.2 药王大殿建筑群建筑空间第88-91页
    3.6 本章小结第91-96页
4 药王山庙会与其建筑空间环境相互支撑的关系研究第96-106页
    4.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第96-98页
    4.2 药王山庙会与其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第98-99页
        4.2.1 药王山庙会对建筑空间环境发展与变化的影响第98-99页
        4.2.2 建筑空间环境对药王山庙会文化与传承的承载第99页
    4.3 药王山庙会与其建筑空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第99-100页
    4.4 药王山庙会与其建筑空间环境共生保护第100-104页
        4.4.1 保护的原则第100-101页
        4.4.2 保护的目标第101-102页
        4.4.3 保护的具体措施第102-104页
    4.5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5 结论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图表目录第112-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徽与日本人的集团意识
下一篇:论藏北驮盐歌及其驮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