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体注浆结石体的变形与渗透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5页 |
1.2.1 注浆结石体强度理论分析 | 第11-12页 |
1.2.2 注浆理论分析 | 第12-13页 |
1.2.3 室内试验研究 | 第13-14页 |
1.2.4 数值模拟方法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水泥—水玻璃注浆液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 | 第17-39页 |
2.1 试验原材料 | 第17-18页 |
2.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18-19页 |
2.2.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2.3 浆液结石体剪切强度试验 | 第19-27页 |
2.3.1 试件制作与养护 | 第19-20页 |
2.3.2 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2.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2.4 浆液结石体抗压强度试验 | 第27-30页 |
2.4.1 试件制作与养护 | 第27页 |
2.4.2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2.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2.5 浆液结石体收缩裂缝试验 | 第30-34页 |
2.5.1 试件制作与养护 | 第30-31页 |
2.5.2 浆液结石体收缩裂缝试验方法 | 第31页 |
2.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2.6 浆液结石体多指正交试验极差分析 | 第34-35页 |
2.6.1 多指标极差分析表 | 第34-35页 |
2.7 扫描电镜试验 | 第35-37页 |
2.7.1 试件的制备 | 第35页 |
2.7.2 水泥-水玻璃的基本组成和特征 | 第35-36页 |
2.7.3 浆液结石体扫描电镜试验方法 | 第36页 |
2.7.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注浆结石体试块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 | 第39-49页 |
3.1 试验方案 | 第39-40页 |
3.1.1 模型材料选取 | 第39页 |
3.1.2 试验分组及材料物理力学参数确定 | 第39-40页 |
3.2 注浆结石体剪切强度试验 | 第40-45页 |
3.2.1 试件制备及养护 | 第40-42页 |
3.2.2 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 第42页 |
3.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3.3 注浆结石体抗压强度试验 | 第45-48页 |
3.3.1 试件制备及养护 | 第45页 |
3.3.2 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 第45页 |
3.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浆液结石体试件渗透性质的试验研究 | 第49-55页 |
4.1 试验方案 | 第49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4.2.1 试件制备及养护 | 第49-50页 |
4.2.2 试验仪器设备 | 第50页 |
4.2.3 抗渗性试验 | 第50-51页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注浆加固过程力学与渗透性能模拟 | 第55-62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55页 |
5.2 含单条裂隙岩体注浆结石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5-58页 |
5.2.1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56页 |
5.2.2 部件的创建与组装 | 第56-57页 |
5.2.3 网格划分 | 第57-58页 |
5.2.4 荷载形式与边界条件 | 第58页 |
5.2.5 初始地应力场 | 第58页 |
5.3 裂隙岩体注浆与不注浆模型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5.3.1 应力云图对比 | 第58-59页 |
5.3.2 应变云图对比 | 第59-60页 |
5.3.3 渗流云图对比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