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1.1.2 课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污泥的来源及特性 | 第14-16页 |
1.2.1 污泥的来源 | 第14-15页 |
1.2.2 污泥的特性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污泥处置技术现状 | 第16-23页 |
1.3.1 污泥的相关政策法规 | 第16-17页 |
1.3.2 物理处理法 | 第17-19页 |
1.3.3 化学处理法 | 第19-21页 |
1.3.4 生物处理法 | 第21-23页 |
1.4 生物酶预处理法 | 第23-26页 |
1.4.1 酶法水解特点 | 第23页 |
1.4.2 酶法催化水解作用机理 | 第23-24页 |
1.4.3 污泥水解相关酶类 | 第24-26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2.1.1 污泥的来源 | 第28页 |
2.1.2 生物酶 | 第28-29页 |
2.2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29-34页 |
2.2.1 挥发性脂肪酸(VFAs) | 第29-31页 |
2.2.2 蛋白质 | 第31-33页 |
2.2.3 多糖 | 第33页 |
2.2.4 其他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2.3 分析仪器与型号 | 第34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2.4.1 生物酶的投加种类及浓度对污泥破解能效的研究 | 第34-35页 |
2.4.2 温度对生物酶预处理剩余污泥的影响研究 | 第35页 |
2.4.3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生物酶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水解的研究 | 第37-56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生物酶种类及浓度对于预处理的影响研究 | 第37-47页 |
3.2.1 生物酶预处理对有机物溶出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2 生物酶预处理对VSS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3 生物酶预处理对蛋白质释放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4 生物酶预处理对糖类释放的影响 | 第42-44页 |
3.2.5 生物酶预处理对氨氮释放的影响 | 第44-46页 |
3.2.6 生物酶预处理对磷酸盐释放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 温度对生物酶预处理的影响研究 | 第47-55页 |
3.3.1 温度对有机物溶出的影响 | 第48-50页 |
3.3.2 温度对可溶性蛋白质溶出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3 温度对可溶性糖溶出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4 温度对去除VSS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5 温度对氨氮释放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6 温度对磷酸盐释放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蛋白酶协同EDTA-2NA预处理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研究 | 第56-66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EDTA-2NA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水解的研究 | 第57页 |
4.3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研究 | 第57-63页 |
4.3.1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污泥中有机物溶出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2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污泥VSS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3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污泥中氨氮溶出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4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污泥中磷酸盐溶出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5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污泥发酵产酸的影响 | 第62-63页 |
4.4 蛋白酶协同EDTA-2NA预处理剩余污泥的机理研究 | 第63-65页 |
4.4.1 蛋白酶协同EDTA-2Na预处理对污泥粒径的影响 | 第63-64页 |
4.4.2 蛋白酶协同EDTA-2Na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类型研究。 | 第64页 |
4.4.3 机理研究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图表目录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