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体连通性定量表征及油气运移路径预测--以冀中凹陷束鹿斜坡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 前言 | 第9-20页 |
|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 0.2.1 输导层的连通性 | 第9-13页 |
| 0.2.2 断层的封闭性 | 第13-15页 |
| 0.2.3 油气运移路径预测 | 第15-17页 |
| 0.3 勘探现状 | 第17-18页 |
| 0.4 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0-28页 |
| 1.1 构造背景 | 第20页 |
| 1.2 构造演化 | 第20-21页 |
| 1.3 地层特征 | 第21-26页 |
| 1.3.1 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23-24页 |
| 1.3.2 地层发育特征 | 第24-26页 |
| 1.4 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 第26-28页 |
| 1.4.1 生油岩分布特征 | 第26-27页 |
| 1.4.2 储盖层组合特征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砂岩输导层划分及连通性定量表征 | 第28-44页 |
| 2.1 沉积背景 | 第28-30页 |
| 2.2 盖隔层划分 | 第30-34页 |
| 2.2.1 油水纵向分布规律 | 第30-31页 |
| 2.2.2 全区精细对比 | 第31-34页 |
| 2.3 砂岩输导层的划分 | 第34-37页 |
| 2.4 砂体连通性定量表征 | 第37-44页 |
| 2.4.1 连通性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 2.4.2 模型与统计结果的对比 | 第39-41页 |
| 2.4.3 砂岩输导层连通性定量表征 | 第41-44页 |
| 第三章 断层封闭性研究及定量表征 | 第44-58页 |
| 3.1 西曹固构造带沙河街组断层带内部结构特征 | 第44-48页 |
| 3.1.1 沙河街组断层带内部结构 | 第44-46页 |
| 3.1.2 断层核特征与封闭机理 | 第46-47页 |
| 3.1.3 断层破碎带微构造发育特征 | 第47-48页 |
| 3.2 建立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模型 | 第48-57页 |
| 3.2.1 研究区封闭类型确定 | 第48-49页 |
| 3.2.2 断层封闭性定量表征模型 | 第49-57页 |
| 3.3 断层封闭性定量表征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油气运移数值模拟与有利区预测 | 第58-63页 |
| 4.1 建立地质模型 | 第58-60页 |
| 4.2 选取模拟参数 | 第60页 |
| 4.3 输出模拟结果 | 第60-61页 |
| 4.4 有利区带预测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