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城市老年社区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4-3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4-21页
        1.1.1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第15-18页
        1.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带来的问题第18-19页
        1.1.3 新的老年人群体形成新的养老需求第19-20页
        1.1.4 我国的养老模式第20-21页
    1.2 课题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研究目的第21-22页
        1.2.1 课题研究对象的界定第21-22页
        1.2.2 课题研究目的第22页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22-27页
        1.3.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第22-25页
        1.3.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第25-27页
    1.4 国内外老年社区发展概况第27-31页
        1.4.1 美国老年社区发展情况第27-28页
        1.4.2 日本老年社区发展情况第28-30页
        1.4.3 新加坡老年社区发展情况第30页
        1.4.4 国内老年社区发展情况第30-31页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31-33页
        1.5.1 课题研究内容第31页
        1.5.2 课题研究方法第31-33页
    1.6 课题研究思路与框架第33-34页
第2章 老龄社会现状调查研究第34-60页
    2.1 世界的人口老龄化第34-35页
        2.1.1 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与历史第34页
        2.1.2 世界人口老龄化动向第34-35页
    2.2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第35-39页
        2.2.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第36页
        2.2.2 中国老龄化的“危”与“机”第36-37页
        2.2.3 应对老龄化的措施第37-39页
        2.2.4 中国老龄工作的目标第39页
    2.3 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需求第39-46页
        2.3.1 南京城区老龄人口生活现状问卷调查第39-45页
        2.3.2 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理解第45-46页
    2.4 城市老年社区居住主体特性分析第46-57页
        2.4.1 老年人生理特殊性分析第46-52页
        2.4.2 老年人心理特殊性分析第52-54页
        2.4.3 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变化第54-56页
        2.4.4 结论与对策第56-57页
    2.5 居住主体特性对城市老年社区设计的需求第57-59页
        2.5.1 适应性第57-58页
        2.5.2 安全性第58页
        2.5.3 促交往第58-59页
    2.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3章 国内老年社区发展现状研究第60-80页
    3.1 中国社区的发展第60-61页
        3.1.1 什么是社区第60页
        3.1.2 老龄化下老年社区的作用第60-61页
    3.2 我国城市老年社区实例分析第61-69页
        3.2.1 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社区第61-65页
        3.2.2 北京东方太阳城老年社区第65-67页
        3.2.3 上海亲和源老年社区第67-69页
    3.3 我国城市老年社区发展现状分析第69-75页
        3.3.1 我国城市老年社区的现状第70-72页
        3.3.2 我国城市老年社区存在的问题第72-75页
    3.4 对我国城市老年社区发展现状的思考第75-78页
        3.4.1 国内外老年社区发展的背景差异第75-77页
        3.4.2 我国城市老年社区发展的途径第77-78页
    3.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4章 完善老年社区的措施第80-102页
    4.1 老年社区的构成第80页
    4.2 适老化的住宅设计第80-85页
        4.2.1 老年住宅的类型第80-82页
        4.2.2 老年社区住宅户型设计第82页
        4.2.3 适老化的无障碍居住空间第82-85页
    4.3 安全的内部交通系统第85-87页
        4.3.1 老年社区慢行交通系统功能第85-86页
        4.3.2 老年社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要求第86-87页
    4.4 促交往的户外空间环境第87-90页
        4.4.1 老年社区户外空间环境设计要求第87-88页
        4.4.2 老年社区户外公共空间设计第88-89页
        4.4.3 户外空间无障碍设计第89-90页
    4.5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复合型老年社区第90-100页
        4.5.1 老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的一般要求第91-92页
        4.5.2 老年社区与老年大学复合的可行性第92-93页
        4.5.3 复合型老年社区需求的动因第93-94页
        4.5.4 老年大学在老年社区中的作用第94-97页
        4.5.5 老年大学在老年社区中的形象第97-98页
        4.5.6 复合型老年社区的规划要求第98-100页
    4.6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5章 项目实践—南京万源银龄社区第102-110页
    5.1 南京万源银龄社区应对措施第103-104页
    5.2 南京万源银龄社区设计理念第104页
        5.2.1 功能复合化,把老年大学与老年社区功能复合第104页
        5.2.2 生活多元化,构建多层次院落空间第104页
        5.2.3 交通可达性好,创立安全无障碍的活动社区第104页
    5.3 设计条件第104-105页
        5.3.1 区位条件第104-105页
        5.3.2 项目用地状况第105页
    5.4 功能组织方案第105页
    5.5 老年大学与老年住区相结合的规划要点第105-107页
    5.6 南京万源银龄社区建筑设计第107-108页
    5.7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6章 结论与后续研究第110-112页
    6.1 研究结论第110-111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8页
附录第118-12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124-126页
致谢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建筑中的电气与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基于BIM技术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