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23页 |
1.1 水稻穗部性状及株型性状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1.1 稻穗的组成 | 第15页 |
1.1.2 水稻穗部性状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1.3 水稻幼穗分化的时期划分和鉴定方法 | 第16-17页 |
1.1.4 影响水稻幼穗分化的环境因子 | 第17页 |
1.1.5 水稻株型性状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2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 第17-18页 |
1.3 油菜素内酯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1 油菜素内酯在植物体中的合成途径 | 第18页 |
1.3.2 油菜素内酯(BR)的生理功能 | 第18页 |
1.3.3 油菜素内酯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水杨酸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4.1 水杨酸的生理功能和在农业上的应用 | 第19页 |
1.4.2 水杨酸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途径 | 第19页 |
1.4.3 水杨酸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 第19-20页 |
1.5 赤霉素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5.1 赤霉素的结构及其生理作用 | 第20页 |
1.5.2 赤霉素的合成代谢途径 | 第20-21页 |
1.5.3 赤霉素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 第21页 |
1.6 细胞分裂素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6.1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及种类 | 第21页 |
1.6.2 细胞分裂素旳合成途径 | 第21-22页 |
1.6.3 细胞分裂素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2.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3-24页 |
2.3 测定方法 | 第24页 |
2.4 数据汇总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幼穗分化期喷施表油菜素内酯(epi-BR)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25-34页 |
3.1 不同浓度的epi-BR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25-28页 |
3.2 epi-BR的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28-30页 |
3.3 epi-BR调控穗部性状的最佳施用浓度与施用时期 | 第30-31页 |
3.4 不同浓度的epi-BR对水稻穗颈维管束的影响 | 第31-32页 |
3.5 epi-BR的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穗颈维管束的影响 | 第32页 |
3.6 结论与讨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幼穗分化期喷施水杨酸(SA)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34-43页 |
4.1 不同浓度的SA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34-36页 |
4.2 SA的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36-39页 |
4.3 SA调控穗部性状的最佳施用浓度与施用时期 | 第39-40页 |
4.4 不同浓度的SA对水稻穗颈维管束的影响 | 第40页 |
4.5 SA的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穗颈维管束的影响 | 第40-41页 |
4.6 结论与讨论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幼穗分化期喷施赤霉素(GA)对水稻穗部性状及株型性状影响 | 第43-54页 |
5.1 不同浓度的GA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43-45页 |
5.2 GA的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45-47页 |
5.3 GA调控穗部性状的最佳施用浓度与施用时期 | 第47-48页 |
5.4 不同浓度的GA对水稻株型性状的影响 | 第48-49页 |
5.5 GA的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株型性状的影响 | 第49-50页 |
5.6 GA调控株型性状的最佳施用浓度与施用时期 | 第50-51页 |
5.7 不同浓度的GA对水稻穗颈维管束的影响 | 第51-52页 |
5.8 GA的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穗颈维管束的影响 | 第52页 |
5.9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第六章 幼穗分化期喷施细胞分裂素(CTK)对水稻穗部性状及株型性状的影响 | 第54-66页 |
6.1 不同浓度的CTK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54-57页 |
6.2 CTK的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57-59页 |
6.3 CTK调控穗部性状的最佳施用浓度与施用时期 | 第59-60页 |
6.4 不同浓度的CTK对水稻株型性状的影响 | 第60-61页 |
6.5 CTK的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株型性状的影响 | 第61页 |
6.6 CTK调控株型性状的最佳施用浓度与施用时期 | 第61-62页 |
6.7 不同浓度的CTK对水稻穗颈维管束的影响 | 第62-63页 |
6.8 CTK的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穗颈维管束的影响 | 第63页 |
6.9 结论与讨论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